江細萍
摘 要:幼兒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與社會交往能力具有有效的啟蒙作用,是培養幼兒今后基本素質的基礎與關鍵。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加強對區域游戲活動價值的認識,還應將幼兒的學習興趣考慮進來,讓區域活動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開展起來,使幼兒在娛樂活動中培養學習能力。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策略
一、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區域活動教學概念
區域游戲起源于19世紀的蒙臺梭利教育法,該教育法對環境較為重視,在重視兒童自身天性發展基礎上,更注重兒童的學習習慣、能力及方法。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日常的學習與生活是以獲取直接經驗為前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了解幼兒學習與生活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為幼兒開展個性化學習課程,豐富幼兒的娛樂活動,讓幼兒在日常生活與娛樂活動中有效地學習知識。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認識到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發揮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使游戲活動不再是一種表現形式。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通過對游戲項目的設計與安排,讓幼兒在學習與娛樂過程中具有自主選擇性,以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健康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開展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區域活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區域活動游戲環境的創設與更新
以滿足幼兒基本需求為基礎,結合幼兒的喜好與興趣,加強區域活動游戲環境的創設與更新,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為適應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要為幼兒提供一個有效的動、靜態區域活動環境。因此,環境的創設可通過設置不同的分區來實現。在閱讀、繪畫或音樂等不同區域開展不同的游戲活動,這種方式讓幼兒在不同的游戲環境中,以各自不同的能力開展游戲活動,既給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又給幼兒發展營造一個自由的空間,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日后的學習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閱讀區域的設置應將靜態因素考慮進來,不可受到表演、音樂等動態區域的干擾;而與閱讀區域具有相同屬性的繪畫區域,可安排兩者相鄰,讓幼兒憑自身興趣、愛好隨意更換,轉變以往不合理的區域布局結構。
(二)合理安排區域活動游戲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以往幼兒教學主要采用集體教學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簡單、經濟,但難以有效區別幼兒之間的個性化差異,難以有效滿足幼兒的不同學習需求。為此,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游戲教學時,應轉變以往的教育教學模式,將傳統的教師傳授知識、幼兒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為尊重幼兒的個性化差異,結合游戲活動與課程主題,通過角色扮演與增加層次性提問等方式,增加師生的互動,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因此,合理安排區域活動游戲內容的基礎,應以幼兒的個性化特點為依據,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過程中,以自身想法與意愿開展游戲活動,既能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又能增強幼兒的學習動力,對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涯存在重要指導意義。
例如,在開展主題課程教學時,為培養幼兒的動手與審美能力,筆者讓幼兒根據黑板上的模板,按不同角色給京劇臉譜上色,在幼兒動手上色過程中,將相關知識穿插講給他們聽,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幼兒有效地掌握臉譜知識。
(三)選擇適宜的材料進行投放和使用
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利用幼兒的這一點,在材料投放與使用時,結合課程具體情況,以教學內容為重點,以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幼兒學習效果與相應能力的提升。教學材料的投放,應將材料作用考慮進來,讓幼兒在學習與娛樂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知識,增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例如,為增強幼兒對實際生活中事物的認識,筆者將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作為材料投放在課程教學中,不僅增強了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還讓幼兒了解了人民幣的作用,使幼兒學會了人民幣的正確使用方法。
(四)加強對區域游戲化的指導與觀察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開展教學時,要合理布置活動環境,以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的方式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情況,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讓幼兒在掌握游戲規則的基礎上完成基本知識的掌握,從而獲取相關經驗。
例如,為讓小班幼兒學會做精細動作,為幼兒準備筷子、廢棄報紙及橡皮泥等教學道具,讓幼兒學會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學會用橡皮泥塑造各類形象。
(五)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
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教師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開展區域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基本需求,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設置不同的游戲時間。針對年齡較小的小班幼兒,將游戲時間設置為20分鐘左右;針對年齡稍大一點的中班、大班幼兒,將游戲時間設置為30分鐘左右,同時保持游戲環境的穩定性,促進幼兒環境適應能力的提升。如果幼兒未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游戲活動,可增加游戲活動的靈活性,依據具體情況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同時保證幼兒的主體性。
(六)聯系生活實際,充分豐富區域活動
為提升幼兒的生活能力,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使幼兒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進而提高幼兒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
例如,筆者組織幼兒在戶外搜集樹葉,并合力制作圖冊,讓幼兒聯系生活實際,在游戲中提升對生活實際的認知能力,培養幼兒動腦能力與動手能力。
總之,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區域教學活動時,不僅要認識到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兩者之間的重要關系,還應以幼兒個性化特點為依據,結合具體教學實際,為幼兒提供更多、更好的游戲活動,在保證游戲教學時間的基礎上,讓幼兒在輕松、舒適的娛樂環境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趙琦.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區域活動組織策略[J].才智,2018(25):75.
[2]周益.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大班戶外區域聯動活動的思與行[J].華夏教師,2018(18):15-16.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