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鈺
摘 要: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資源較少,教師管理難度顯著降低,通過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創新,能夠將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提供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緊密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特點,構建針對性的教學體系,促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關鍵詞:農村小學;有效課堂;數學
受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目前一些農村小學學生總體人數較少。相較于大規模學校來講,這些學校往往不具備完善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導致教學有效性顯著降低。但小規模學校的教學管理難度較小,教師能夠在教學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助于教學策略的創新和有效課堂的構建。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促進學生知識建構
農村的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將鄉土素材引入數學課堂中,能夠拉近農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鄉土素材能夠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激發出來,在形象、生動的案例中理解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還可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標[1]。因此,數學教師需充分考慮章節知識的教學難度與重點,適時、適當引入生活化教學資源,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認識圖形》一章節時,教師可提前準備好學生現實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實物,如長方形的飯盒、圓形的水杯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物的特征,深入理解重點知識。再如,學習《認識人民幣》一章時,教師可提前準備不同面額的紙幣與硬幣,幫助學生正確辨別。之后,引導學生兩兩結合,分別扮演收銀員與顧客,模擬超市購物時的交易場景。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都有過小賣鋪購物的經驗。面對這樣生動、趣味的教學活動,自然興致勃勃地參與進來。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不僅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還能夠明確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了增強學習動力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較強,一些小學生的理解難度較大。若教師依然將常規講述式教學模式進行運用,不僅課堂教學目標難以高效實現,還會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象化呈現復雜的難點知識,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將學生的探知欲望充分調動起來。例如,學習《圓的認識》一章時,為幫助學生理解圓的特點,教師可以以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呈現自行車車輪運動的軌跡,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觀看過后,教師提出一些創新性較強的問題,如“自行車的輪子可以做成其他形狀嗎?三角形車輪怎么樣?”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既可以了解圓形的特征與優勢,又可以鍛煉和發展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再如,學習《除法》一章時,教師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支持,播放一些趣味性的視頻:動物飼養員拿著10個蘋果,將其平均分給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兩個,正好分完。通過這樣直觀性的呈現,學生能夠對除法運算知識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需注意的是,教學目標的實現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教師避免形式化運用多媒體技術,否則不僅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得不到突顯,還會影響到教學的整體進程[2]。教師要準確把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場景和時機,適度、適時地巧妙運用,促進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
三、落實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互助意識
小組合作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教學的實施,可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出來,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改善,合作精神還可得到培養。小規模學校的學生基數較少,更加適宜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運用。因此,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特征等情況,對學生合理分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學習《平均數》一章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班級學生的身高情況,將班級學生的身高平均數找出來。任務實施過程中,小組成員需互相配合,明確各自的分工,以便促使任務高質量完成。為充分保證小組合作的實施效果,教師也可結合班級學生人少的優勢,按照半圓形、圓形等形狀重新設計學生的座位,增強學生交流、合作的便捷性[3]。同時,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也能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進而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意見。
綜上所述,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需充分考慮教學策略與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相適應,及時調整和優化教學手段。同時,要經常總結教學經驗,探索出更適應班級學生發展要求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許海彥.提升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2):63.
[2]汪奎發.淺談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科技風,2020(9):54.
[3]孟華民.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淺談[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3):296.
編輯 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