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理念不斷實施,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創新課程教學方法,通過巧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夠掌握良好的解題技巧。文章具體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創設問題情境,并提出具體的數學教學對策,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流。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0-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59
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求知欲望,使學生在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海洋中遨游,是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基礎原則
(一)層次性原則
小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數學學習水平也有一定的差異,教師在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間的個體差異,通過設置具有層次化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求,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同時,教師也應當對數學內容進行合理劃分,將其劃分為階梯性的小問題,然后引導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借助情境進行思考和作答,推動學生的學習發展,整體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趣味性原則
小學生天真活潑,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創設輕松愉悅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以視頻動畫的方式予以展示,使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了解相關問題,進入具體的學習情境之中,提高學習欲望。
(三)探索性原則
創設問題情境,不只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也能夠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教師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所學知識內容的延伸與探討,幫助學生構建豐富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同時,教師應當確保教學秉承探索性原則,數學問題應當涵蓋學生的基礎水平,也應當滿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鼓勵學生能夠跳一跳摘著桃,加強對知識內容的有效吸收和探索,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創設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所以教師切記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綜合分析題干內容,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與其他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潛移默化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創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巧妙創設課堂情境,將教學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情感認知等有效融合,能夠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扭轉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逐步認識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具體生動的情境有利于學生思考并分析問題。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調動所學知識和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切實提高對于數學知識的分析與理解能力。通過創設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活躍教學氛圍,改變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從而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二)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能力
教師在實際的數學教學工作當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好地解決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各種數學問題。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于自身不懂的問題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借助生活化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和思考,從而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意識。教師要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解題思路,不同的數學運算題的解題規律也千差萬別,所以教師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解題理念,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把握和運用能力。
(三)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
由于問題意識是啟發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思想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運用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當中應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和思考,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和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自主地探究和學習。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心,創新問題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對策
(一)借助趣味性游戲,創設數學問題情境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對各種各樣的事物產生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開展趣味性教學活動,借助小學生喜歡玩耍的天性,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學習素養。由于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難從傳統的教學中及時地轉變教學思路,所以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把握小學生在學習中的常見問題,并且站在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問題情境,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混合運算”這一節課時,由于大部分的小學生在學習計算題時會感到數學計算的難度,很難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想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在教育教學時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計算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計算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混合運算比賽,引導小學生參與數學計算訓練。比賽的方式能夠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計算時更好地掌握數學混合運算的相關技巧,增強數學學習的熱情。
(二)借助懸念,引導學生思考探索
小學生天性愛玩,好奇心較重,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借助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創新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要在日常教學當中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通過設計教學懸念,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當中學習數學知識,探索數學知識,強化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三角形的內角和”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實際的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發給每一個小學生一張A4紙,讓他們設計出5個三角形。并且通過量角器測量出各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然后教師再用360減去其中兩個角的和,就會得出另外一個角的角度。通過此類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究三個內角和的關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這樣才能夠提高并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學生能夠在主動探究中了解數學深層次的意義,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思維,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三)采用分層教學,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個體,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也不利于提高班內整體的教學質量。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被教師逐步落實。由于分層教學能夠體現出“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創新分層教學的方案,將分層教學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以具體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讓小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問題當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的相關知識點。教師也要在教育教學當中不斷地了解當前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并且在教學時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方式,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強化學生的學習思維。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面積”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各種圖形的圖片。教師還可以提供相應的公式,引導學生對圖形面積進行計算。由淺入深,根據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掌握能力進行層次的劃分,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問難度不一的問題,使學習較為優秀的學生能夠鞏固知識,而學習一般的學生就可以借助簡單的數學題來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點,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相關知識點,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的難點是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所以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性格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并結合相應的問題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主動性。教師還要注重調節課堂氣氛,鼓勵小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永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23).
[2]顧成育.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7(4).
[3]高慶功.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4).
[4]李文杰.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教學策略[J].小學數學與生活,2017(23).
作者簡介:吳勝萍(1977.2— ),女,漢族,甘肅莊浪人,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