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
【摘? 要】在學前教育教學過程中,藝術領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領域的有效教學能激發幼兒審美鑒賞力,促使其創造表現力得以提升,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中要能夠充分關注幼兒的主體性成長,通過轉變過去的教育方式創新策略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藝術學習中,有助于提升其藝術綜合素養。
【關鍵詞】學前教育;藝術領域;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理念倡導下,藝術教育作為其中的完整教育模塊應用于學前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除了讓幼兒掌握相應的良好技能,更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組織向幼兒傳遞藝術教育,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讓幼兒感受藝術魅力,在藝術審美力的感染中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得到情感的充分表達,實現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一、基于具體活動內容制定不同目標,引領幼兒參與創作
幼兒年齡尙小,盡管對藝術活動保持著極大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但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隨意進行,在實際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方法促使幼兒積極投入有序的藝術創作活動中,讓幼兒對藝術活動有更加清晰的認知,針對具體的活動內容,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能夠認真分析其中內涵的教育因素,綜合各個方面制定具體可行的活動目標以引領學生參與到創作活動中。比如,在教學《七彩云》一課時,教師在活動備課時可以根據具體內容結合中班幼兒的個性特點制定如下活動目標:首先,引導幼兒對基礎的顏色有基本的認知,通過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讓幼兒發揮想象,創造性地運用材料創造藝術作品;其次,要能夠在多樣教學方法推促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可操作材料的應用,鼓勵幼兒在選擇與創作中愛上藝術學習,不斷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幼兒用線條描繪出云朵的形狀,先利用多媒體欣賞不同形狀的漂亮云朵,然后利用材料制作屬于自己的“七彩云”,在著色過程中,引導幼兒均勻著色,在親歷經驗中讓幼兒掌握各種技巧運用。
二、基于幼兒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促使幼兒進步
每一片樹葉都有自己的紋路,每一個幼兒都與生俱來有自己的個性,面對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教師要能夠充分認識到班級幼兒的性格特點,充分分析幼兒的理解力、感知力、接受力,因材施教地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導幼兒投入深刻的藝術學習活動中,感悟其中內涵的審美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投入足夠的耐心精力對班級每一個幼兒觀察分析,挖掘幼兒身上存在的優勢與不足,針對閃光點鼓勵幼兒揚長的同時補足短板,實現幼兒全面進步。比如,在教學《熱氣球飛呀飛》時,由于這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種飛行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讓幼兒明白熱氣球的組成部分有哪些,熱氣球的形狀特點等,除了讓幼兒了解熱氣球的外形和用途,教師還要能夠嘗試用鮮艷的色彩、線條、形狀等裝飾熱氣球,引導幼兒感受熱氣球的美,體驗裝飾畫的樂趣。在開展活動前,教師要能夠充分了解班級幼兒的個性特點,有的孩子可能對美術繪畫不感興趣,卻熱衷于手工剪畫,針對此,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將班級的孩子分為繪畫組合手工組,讓他們合作裝飾熱氣球,教師則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進行指導,對于繪畫組,要能夠讓他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進行色彩演繹,對于手工組,教師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們利用投放材料布置漂亮的熱氣球,在裝飾過程中引導幼兒得到藝術層面的成長和進步,同時讓幼兒在合作過程中樹立協作意識,明白互幫互助對任務完成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基于幼兒能力提升創設愉悅環境,提供幼兒表現的平臺
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前教育各個領域活動實施時必備的重要條件,藝術潛能的發揮是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激發出來的,因此為了促使幼兒的藝術創造能力得以提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努力加強師幼之間的互動,拉近師幼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展現自我。比如,教師在教學《面點師》一課時,為了給幼兒打造良好的藝術學習環境,通過環境影響幼兒對藝術的追求,教師除了在班級內準備相關的材料帶領孩子在動手實踐中參與到面點的設計制作中,還可以借助家長力量,讓家長在家開展親子活動,在實踐活動組織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認識面粉作用的同時,讓幼兒親自觀察感受面粉到面團的變化,通過搓、壓和粘的方式制作出不同形狀和圖案的面點,培養幼兒的藝術表現力。
四、結語
在學前教育中,教師要能夠充分重視藝術領域的教育,通過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將兒童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通過基于具體活動內容制定不同目標引領幼兒參與創作;基于幼兒個性特點采取不同方法施教促使幼兒進步;基于幼兒能力提升創設愉悅環境提供幼兒表現平臺等手段推促幼兒全面發展,在新的教育改革方法實施中引導幼兒藝術潛能得以發揮,實現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子元.藝術領域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的發揮[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