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類課程之中,審計業務實訓課程思政教育有助于保障審計人員的工作質量,提高行業信譽并對審計法規進行有力補充。應從組建優秀的教師團隊、優化課程內容、創新教學設計等方面積極探索,才能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通向同行。
關鍵詞:課程思政;審計;教學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基于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審計業務實訓課程是審計學、會計學(CPA)方向專業開設的一門綜合實踐課程,在培養學生審計崗位的專業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其職業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審計業務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煉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范式,對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1 審計業務實訓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思政教育有助于保障審計人員的工作質量。審計人員的執業能力和主觀能動作用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審計工作質量的高低。只有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信念和職業道德習慣,審計人員才能自覺正確地調整個人和職業、審計工作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自覺地按照職業道德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到依法審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處理問題,為審計工作的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2)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審計行業信譽,促進審計行業健康發展。要維護和提高審計行業的信譽就必須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而審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高是審計工作質量的有效保證。審計職業道德是向公眾表明的審計人員的專業品質,制定審計職業道德規范是取得外界理解與支持,增加外界對審計職業的信賴與支持。
(3)思政教育是審計法規的有力補充。可以補充審計法規所缺,完善審計規范體系。審計規范包括審計法規和審計職業道德兩類。審計法規能夠限定審計人員必須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卻不能說明審計人員應該以怎樣的精神狀態和風貌去工作。審計人員的精神狀態和風貌只能由審計職業道德提出。有些不宜納入審計法規,但又有必要作出規定的事項,可以通過職業道德規范來加以約束。
2 審計業務實訓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有學者曾提出,學習態度不僅影響著人在知識領域的發展,也決定了人的整體素質提升。作為未來的審計從業人員,應該深刻意識到審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實體會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具備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對事業奉獻的精神、對工作認真的精神和團結協作的精神。社會責任感的獲取,源自于端正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職業意識,而這又跟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在審計業務實訓課程中間融入思政教育,組件優秀的教師團隊,巧妙利用典型案例,對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意義重大。
3 審計業務實訓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大學教育是國家審計工作人員學習審計專業相關知識的起點,也是國家審計工作人員形成審計職業道德觀念的起點。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校如何對送些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觀念教育,將直接決定這些專業的學生會形成怎樣的審計職業道德觀念體系和思維習慣。
3.1 組建優秀的教師團隊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的職業道德與三觀必定會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學生,因此,教師隊伍的素質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層面,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學習強國”平臺學習等活動,提升教師自身的政治道德水平成為必須。在此基礎上,定期集中研討教學中的思政問題,挖掘審計業務實訓課程的思政元素,以問題研討為導向,強化授課教師在教研中的思政意識,將最新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成果應用于現實教學工作中。
3.2 將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
在審計業務實訓教學過程中,應當以案例為切入點,實現職業道德教育。在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典型事件感染學生,促使學生正確把握專業學習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在講解貨幣資金循環審計的過程中,結合康美藥業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在審計過程中獨立性缺失,未進行必要的分析程序,并且缺乏職業懷疑態度帶來的惡果;在講解應收賬款審計程序時,重點分析應收賬款風險的成因,讓學生明白審計人員一旦缺少風險防范意識,很可能導致企業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在講解主營業務收入的審計過程中,通過引入綠地造假案讓學生意識到作為審計人員應該積極獲取避免審計失敗的應對措施。正是因為在審計工作的前線,有無數審計工作者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牢記時代和社會賦予的責任,才推動了審計事業的發展,而審計事業需要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才能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3.3 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方式設計方面,要突破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例如,充分利用手機與互聯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超星學習通、慧鳥云平臺等網絡教學平臺,發布審計職業道德案例;又如,分小組進行情境模擬,以讓同學認識到審計的全過程并理解審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地位;此外,在實踐教學中,應該定期開展實踐教學總結,如指導學生撰寫實踐學習報告,組織交流座談會、經驗分享會等,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總結經驗。
綜上所述,審計業務實訓作為一門綜合實踐課程,其目的是模擬實際工作中的審計業務流程,使學生在遵循審計準則的前提下,掌握審計的實際操作技能。在誘惑頗多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保持清醒的職業準則是每一個審計人必須做到的。在當前高校素質改革大環境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應不斷深入審計業務實訓課程教學中,組建優秀的教師團隊,創新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中,實現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基金項目: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阮秋玲(1988—),女,四川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