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陽泉
【摘要】在現在這個注重核心素養的素質教育時代下,教育教學領域越來越注重教師設計對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而核心素養也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題。本文就核心時代下的初中歷史教師設計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定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時代? 初中歷史?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37-01
在當下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學模式越來越注重創新性,傳統模式的教學已經不符合當下時代發展的要求,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深重,教師在教學中的方法還是會偏重傳統的理念,造成了課堂氣氛不佳,學生無法提起興趣,甚至產生厭惡的心理,特別是歷史這種文科型的教學,需要學生產生對歷史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初中教師在教學歷史時,要有一個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設計,適應新興的教學理念,體現當下的核心素養觀[1]。
1.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一定的問題教學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歷史《人類的形成》時,教師可以創設課前教學問題情境,向學生先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我們人類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呢?”“為什么會有不同類型的人種呢?像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人類剛開始形成時社會是如何的呢?”“我們這個國家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師通過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走進課堂的學習當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再次對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知道人類哪些起源說嗎?”“為什么科學家說人類是由猿猴凈化而來的呢?”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又可以提出:“我們最早出現的人類是什么人呢?”,學生對人類的來源很好奇,就會紛紛進行探討和思考,到底人類怎么來的呢?創設這些問題情境,讓學生興趣被激發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變得集中,就可以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2.開設多元化的教學課堂活動,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知識
初中歷史對初中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復雜度,它包含了國家所發生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由于對所處的時代不同,有些知識無法理解,難度較高,教師可以組織課堂活動,將學生進行分組,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歷史《五四運動》時,由于這個運動涉及的知識點較多,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個課題,像第一個小組:“五四運動是怎么爆發的?了解相關的情況,在什么時間、地點、口號是什么等”;第二個小組“五四運動的進展情況,在爆發后,有什么進展”;第三個小組“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主要表現在哪里呢?”;第四個小組:“通過學習五四運動之后,你們有什么感想,這個運動有什么意義?”,在這樣分工合作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清晰明了地知道要學習的是什么,還能夠提升教學設計的質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立足歷史知識內涵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學習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考試,還是為了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所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之外,還要讓學生從這些歷史知識當中學到一些歷史道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教學七年級歷史《燦爛的宋元文化》時,主要講的是中國的科技成就,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教案,首先讓學生知道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了解中國的四大發明,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科技有什么成就。接著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四大發明的傳播和應用,讓學生可以對歷史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個歷史性的思維,學會分析和概括歷史,在學生了解了什么是古代科技,以及古代科技為什么會發達?這些之后,學生已經對本節知識內容有所了解,教師可以以引導學生在這些歷史知識的基礎上,你們可以從中學到什么?有什么感想?指導中國古達四大發明的歷史貢獻之后,你們可以從中領悟到什么精神呢?有什么現今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呢?教師通過這些歷史知識,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提高教學設計的深度。
4.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時代下,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運用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設計的質量,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情境教學,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有效學習,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學習到更多傳統的優秀文化,從而提高歷史教學效果[2]。
參考文獻:
[1]左培德.設計有度 精彩無限——“核心素養時代”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設計[J]. 新課程·中學, 2018(10):112-113.
[2]王晶.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 2018(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