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步伐,小學語文這門科目中的閱讀教學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卻遇到了許多坎坷,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也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針對以上情況,思維導圖就可將問題進行合理解決,思維導圖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創新思維方面進行激發,并通過圖畫配以文字的方式進行呈現。這樣便于學習理解新知內容,還可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能力。下文,我將對思維導圖應用在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與思維導圖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8-0038-02
【本文著錄格式】荀霞.玩轉思維導圖,提升語文素養——例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20,19(18):38-39.
思維導圖就是將語文教材內容,通過簡單圖形及文字組合的形式為學生呈現知識,加速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思維導圖也是開拓學生創新思維及閱讀思維的重要利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導圖,可將抽象知識內容進行轉化。以遞進的方式逐步對學生創新意識進行拓展,加速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思維導圖的價值體現
思維導圖作為閱讀教學課堂開展的重要利器,其主要體現在文字、圖畫以最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呈現閱讀素材、分析重點等,并輔助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創新思路進行開拓,對學生閱讀興趣進行激發,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素養的同時還可體現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同時,在新課講解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制作出一份閱讀思維導圖,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制作,當學生閱讀與導圖制作完成后必定會出現許多問題。這時教師再向學生展示多樣的閱讀思維導圖,學生通過對比觀察解決自己制作導圖時出現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通過閱讀內容中的重點知識設置出相對應的練習題,鞏固學生閱讀內容的掌握情況,并且還可通過學生的填寫程度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給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自主閱讀學習的技巧。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基本分為四點:第一點,教學情境的創設。在新課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安排,找出與本節內容相關聯的教學材料,并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點,自主探索閱讀材料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導圖制作之前需要先讓學生明確本節新知的目的,再進行閱讀學習。第三點,教師要在學生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實際情況對導圖進行補充與更新。第四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及時的檢查,可以通過隨堂小測驗來檢測學生掌握情況。經過這些步驟,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將學生閱讀能力水平進行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策略
(一)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學習,其實教師在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演示講解的過程。教師需要先為學生理清導圖的制作過程及制作方法,并逐步引導學生完全了解思維導圖的步驟及意義,并讓學生懂得如何將自己的創新思維以導圖的方式進行展現,與此同時教師的示范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教會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知識的學習,還加速學生對新知內容的掌握及實踐應用。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上冊“人與自然”單元《小蝌蚪找媽媽》時,主要是讓學生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學習習慣,并對學生合作學習意識進行培養,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在新課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總結,設置出科學合理的思維導圖。在進行新知講解時,教師可先以互動問答的方式進行氛圍活躍,讓學生對了解小蝌蚪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再以導圖的第二部講解蝌蚪的生長過程,當學生掌握了解后,向學生播放蝌蚪找媽媽的視頻,引導學生了解青蛙就是小蝌蚪長大后的樣子。當學生將本節知識點完全理解后,教師可向學生呈現思維導圖,讓學生跟隨著思維導圖回想一下今天課堂所學內容,在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也可為學生閱讀理解指引前進的思路及方向。
(二)思維導圖,增強自主探索學習能力
學生可通過思維導圖對本節閱讀內容進行總結整合,在整合呈現過程中,還可通過文字及圖畫的形式指引下一步學習思路,以總分的形式進行分枝繪制,將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凸顯,這樣便于學生對整體進行把握。多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預習,可對學生創新思維及閱讀框架的形成提供幫助。并且這種思維導圖的設計也可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分享學習共同進步。而且根據閱讀目標的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前預習作業布置時,還可給學生指明預習方向,這樣也便于教師在教學開展時,可找準切入點對學生閱讀思路進行引導,并滿足現階段學生需求。
例如在學習《和時間賽跑》這節新知時,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領悟“雖然時間一去不復返,但是如果我們珍惜時間,就可以成功”的道理,及激發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在新課講解前,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名人名言的視頻,以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感受。在學生欣賞過程中在白板上將思維導圖進行呈現,并逐步對學生進行講解,在講解中不斷引導學生說出感受,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感受進行適當的總結分析,將學生的思路引回正軌。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通讀課文,可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對內容進行掌握,并將本節難點問題進行解決。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可以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還可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三)思維導圖,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將思維導圖進行應用,可對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進行激發,同時也可豐富學生的民族文化知識。當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后,注意力自然而然也就集中了,此時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教學,可用圖像與文字結合的導圖來進行教學,以這樣的方式講解知識可使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而傳統教學則采用陳述教材的方式進行新內容講解,并不利于學生掌握,反而會有不好的效果出現。而且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既對新知內容進行總結分析,同時又以分層的方式進行知識呈現。當完成教學目標后,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如講解《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在閱讀的同時繪制出自己總結的思維導圖。當學生對課文有初步了解后,進行思維導圖繪制時教師可進行思路引導,以桂林山水的特點為起點。在制作時可在旁邊配以實景圖片來凸顯教學重點,同時要配以優美的語言文字進行山水特點闡述。接下來引導學生對漓江水這段進行深入感受,并體會漓江水的與眾不同等,最后,以總結的形式讓學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好,應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等,以這樣總分總的導圖形式,可將學生每階段的問題進行合理解決,同時也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可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方面進行提升,思維導圖不僅可滿足學生直觀的感受需求,還可將教學內容以分層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引導學生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學習,但教師必須要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觀進行及時的更新,并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講解,便于學生輕松掌握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秀苗.探索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5).
[2]季彥辛.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13).
[3]王麗.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