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英雪
【摘要】如今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已經存活在教學領域的每個角落,它可以為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很容易煥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當下已經有不少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多種問題,采用了微課方式來應對,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因此,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依托,探討數學教師的微課導入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微課? 課堂導入?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143-01
在合理的范圍內對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運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中,課堂導入是非常基礎的教學環節,而以微課為形式的課堂導入法愈發受到了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讓教師在合理運用微課教學方式時有了更多的課堂導入方式的選擇。
一、微課與課堂導入的基本概述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領域,課堂導入就是一節課的開端。如果教師要提高一節課的教學有效性,那么就要讓課堂導入足夠精彩,為這節課謀一個良好的開端。這主要是因為有效的課堂導入既可激發課堂上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熱情,還可提高學生在這一節課上的自主參與度。因此,教師必須要抓好這些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1]。
如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對課堂導入給予了較高的重視,他們的研究課題主線內容已經從提高自己對課堂導入的重視度,延至如何讓課堂導入更加精彩。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課這一新型的課堂導入形式進入了教師的視野,成為許多教師提高數學課程價值的重要課堂導入手段。
微課也被稱為微型課程,一般是教師基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想,利用多媒體技術圍繞著重要的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精悍短小的音頻或視頻。以微課為主的課堂導入方式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將其運用到數學課程教學之中,可以降低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還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快樂,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微課導入方式分析
在課堂導入這一環節引入微課形式,無疑可以提高課堂導入效果,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通過微課導入本節課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教學工具,可支持學生梳理課堂上的重要知識點,還可圍繞著思維導圖的中心內容和主干內容來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而在課堂導入的環節,教師以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導入本節課相關的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快速抓住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效果有著積極的意義。
比如在小學數學“倍數和因數”一課的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根據其中的三個主要知識點來構建思維導圖框架,并通過微課件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根據簡潔有效的思維導圖,理清本節課各大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例如教師可以以“倍數和因數的概念”為中心,分裂出“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找因數的方法(因數的特點)”、“找倍數的方法(倍數的特點)”等主要思維導圖的枝干,幫助學生延伸出更多的小知識點,讓學生在直觀的微課導入形式下,根據思維導圖來展開高效率的學習。
(二)在微課輔助下運用問題導入方式
在課堂導入環節,問題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形式,可支持教師創設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性的思考和自主性的探究學習。而在問題導入法的運用過程中輔以微課手段,則可更好地提高課堂導入的有效性,能讓學生在直觀手段的刺激下產生更強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欲望更強烈。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中,教師要通過基于微課的問題導入方式來創設問題情境。在這一課堂導入環節的微課內容中,首先要呈現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如水箱、柜子、盒子等等,讓學生在直觀的畫面中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具體特點。其次,教師要通過微課件播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旋轉視頻,讓學生能夠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抽象空間。最后,教師可提出問題:“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有幾個面?有多少條棱?又分別有多少個頂點?若是已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長,那么該如何求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根據這些問題,學生能夠在直觀畫面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相關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上可圍繞著課堂問題展開獨立的思考,嘗試去解決問題,讓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狀態。
(三)以微課導入方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要將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擺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有些具有較強邏輯性和抽象性數學內容的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知識理解能力,以提高其學習成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微課導入方式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上,可發揮很好的導入教學效果,為整個課堂教學奠定了教學基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推廣微課導入方式,讓良好的教學開端打開課堂教學的成功之門。
參考文獻:
[1]肖秋菊.傳統小學數學教學引入微課的意義及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