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家庭作業成為小學數學教學課內與課外的補充內容,它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使得學生的知識面更加開闊。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合理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 ?家庭作業生活化 ?設計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生活化之我見》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376。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133-02
對于小學生來說,家庭作業起到了課內與課外聯系的橋梁的作用。老師可以通過家庭作業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也能夠通過作業練習強化在學校所學知識內容,家長也能夠掌握孩子在學校所學知識以及自己孩子對老師所教知識的學習情況。家庭作業成為了老師、學生及家長之間的紐帶。如果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更加生活化一些,從而能夠啟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致,一定能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小學數學作業內容多元化
小學數學生活化能夠使學生的感觀體驗及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它能夠使書本知識和自然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
1.在做題中進行學習,讓數學問題更加生活化。
老師布置家庭作業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把在學校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的過程,同時檢查學生們對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利于老師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老師如果能夠把較為抽象而且靜態的課本知識加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可以有助于學生把所學知識進行內化。例如,在教學“三角形”時,當學生們學習完三角形,為了使學生對三角形的概念和種類所學知識進行強化,老師可將家庭作業這樣進行布置:
(1)讓學生觀察家庭中帶有三角形的物品,例舉兩種。
(2)讓學生考慮一下為什么在設計自行車時使用到了三角形的元素。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加深了對三角形穩定性這一特點的掌握,學生們既學到了數學知識,又豐富了數學活動經驗。
2.作業與生活相結合,讓家庭作業生活化。
家庭作業生活化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促進學生對數學性質更加理解。數學學習應滲透到小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作業要與孩子們自身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整體性學習。例如,在教授“小數乘法”后,老師可以這樣布置家庭作業:
移動公司最近有兩種套餐業務可以開通:
第一種套餐:月租費是18元,全國拔打每分鐘消費0.20元;
第二種套餐:月租為0,全國撥打每分鐘消費0.30元。
根據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問題:
(1)劉阿姨平均每月撥打電話為120分鐘,哪種套餐對于她來說更合算?每月消費話費多少錢?
(2)王阿姨平均每月撥打電話為200分鐘,哪種套餐對于她而言更合算?每月消費話費需要多少錢?
數學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應用。數學老師要會處理教材,要能夠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當作起點,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得知數學知識具有可用性,讓學生充當數學的實踐者。
二、小學數學作業形式多樣化
家庭作業在設計過程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首先,老師要及時反饋并對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適時調控,課堂作業設計要進行優化,爭取讓學生在精細化的家庭作業中能夠發散思維;其次,數學家庭作業要著力提升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得學生的思維活動空間拓寬,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1.完成家庭作業的方式要多元化。
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家庭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以及拓展,作業進行實踐性設計能夠很好地彌補書面家庭作業的缺陷。例如,在教授“厘米和米的認識”時,學生的年齡特點限制著他們對單位概念沒有明確的認識,老師可以布置實踐性作業,為了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方便課堂中更好地進行教學:
(1)讓學生親自用刻度尺對1米和1分米分別進行測量,而后,對家庭中兩個常用物體的單位進行測量。
(2)讓學生用刻度尺測量10毫米,形成1厘米等于10毫米的認知過程。
二年級的學生年級尚低,學習能力比較差,不適合布置有難度的家庭作業,這樣實踐性家庭作業使得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使得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能夠很輕易地被學生接受,加深了學生對單位的認識,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起來就會輕而易舉。
2.完成家庭作業的水平要多元化。
依據家庭作業完成水平的差別,老師可把家庭作業設置為模仿性家庭作業與探究性家庭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知識靠單純的模仿能學會,像角和線段的畫法等。在完成與例題相似的家庭作業時,也可以當成模仿性家庭作業。這種模仿是對新知識的強化過程,它集合了基本的知識點,可以看作是一種低層次的數學作業練習。例如,教學“圓柱”后,老師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
(1)讓學生仔細觀察,并且記錄下家中三種常見的圓柱形的家具或者其他物體。
(2)讓學生找一個圓柱形的物體,試著計算出它的體積。
(3)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之間是否有關系。
(1)和(2)小題為基礎性作業,(3)為拓展性作業。
(1)和(2)基礎作業能夠有助于學生鞏固對圓柱的認識,進一步引向對圓錐的探索,(3)拓展作業可依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水平來確定探究的難易程度和深淺程度,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作業中有所學有所得。
三、學生對作業需求要進行差異化布置
每位學生他們的個性、特點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別,老師在布置作業時要依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差異化設計與布置。
1.學生可以自選作業內容。
不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領悟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要想讓學生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老師最好依據學生們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專題作業,爭取使得每個學生在做家庭作業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設計的專題作業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能脫離太遠,最好把所學知識與新的任務進行有機結合,同時考查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情況,有時也可把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結合起來運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了,作業效率就會提高很快。例如:老師可以給六年級的學生布置這樣的暑期作業:
每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個人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項活動,把該活動時間占一天的多少逐日進行統計,而后把結果繪制成折線統計圖。
老師把選擇權給了學生,有些學生把在家閱讀的時間做統計,有些學生把運動的時間做統計,有的學生把畫畫的時間做統計等等。學生在完成作業這一系列過程中,深刻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及怎樣畫折線圖等數學知識點,還可以從折線圖中能夠檢測自身的學習狀況,這樣,學生比以前更樂意做作業,作業完成效果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2.對學生的作業要求要分層次進行。
同樣內容、同樣難易程度的家庭作業不會適應全體學生,老師如果采取統一化要求,優等生會覺得家庭作業太簡單,經不起做,就完成了;后進生就會感覺作業太難氣餒。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從而對他們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老師應多留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置符合他們自己情況的家庭作業,從而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啟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結語
好質量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在作業中懂得生活和數學密切相關,能夠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老師在布置數學家庭作業時要靈活多樣,并要注意作業量的合理控制,這樣就會使不同層次、不同特性的學生都愿意接受數學家庭作業,這樣就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恩利.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生活化策略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8(12):120.
[2]鄒青.新課標理念下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生活化設計[D].魯東大學,2017.
[3]靳博,黃景艷.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生活化的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6(2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