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要】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作為素質教育形成的重要因素,對學生的情感因素和審美教育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為了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對音樂教學的要求,在新形勢下,教師應更新教育觀念,加強音樂教學,充分發揮音樂的審美作用。本文著重研究如何根據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條件實施差異教學,使音樂教學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改進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 差異教學? 尊重個性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230-02
在教學中,很容易發現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有混雜的情況。有好的歌手,好的舞者,好的樂器。在多元文化不斷沖擊的時代,教師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不同喜好和專業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技能,提高音樂的整體教學水平。
一、承認差異,學生分層。
教學就像種植莊稼,總有高和短。教師必須了解這一客觀現實。除了正常的教學外,我們還必須努力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特別是對于一些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必須好好幫助他們。這就要求教師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得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既要實現整體發展,又要考慮到個人的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教師必須首先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級的學生是優秀的學生,B和C級都是中等和偏差的學生。編排座位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按照AB、AC、BC編排。這樣,“教兵帶兵”才能實現學習困難學生的轉變,提高教學效果。當然,這種分層不固定,教師應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靈活處理。例如,合唱教學要分高低層次,樂器學習要按照專業劃分……。學生分層是實施差異性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與學習效果直接相關的是學習安排是否合理。因此,教師應在充分認識學生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分層,為差異教學的實施做好充分準備。
二、關注差異,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師準備工作的主要方向。它就像一盞燈,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統一設計教學目標,無論其學習能力如何,都應達到統一的高度。結果,一些高容量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簡單而自滿,一部分偏差的學生因為太難而感到沮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理念,為全體學生制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統一的基本目標,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制定目標。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音樂《五指山歌》一課時,這首歌用兩種不同的拍子記號—3/4拍、2/4拍,在變換拍子中使得歌曲更加豐富、流動而富于變化。因此,教師設定的基礎目標為能夠用2/4拍演唱歌曲。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以學生的差異為出發點,在多個層面和多個角度設定目標。例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必須嘗試改變速度和節奏,體驗這種改變對歌曲風格變化的影響;學生可以聽兩種不同形式的演唱“五指山歌”,感受歌曲在音樂情緒和風格上的對比變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目標的制定要靈活多變,既要保證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又要考慮到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立足差異,分層評價。
評估是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態度的過程。通過評估,學生可以糾正他們的問題并提高自己。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觀能動性。我們知道學生在音樂感知上有差異,他們對同一首歌和同一首音樂有不同的體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評估,教師在幕后指導。他們只有在學生的評價不合適時才給予指導和補充,真正實施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特別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仔細聆聽、準確的評價,從音高、點名、節奏、節奏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分層評價,可以提高和完善不同專業的學生,突出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也可以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六年級音樂“山中的推銷員”時,學生的評價已經到位。如李麗這樣評價楊濤:“他的音色很好,但唱名不對。”李強評價王明:“音調錯了,忽高忽低,節奏不準確。”……通過這樣一個開放的評價,學生被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課堂教學,大大提高課堂參與的程度,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大師。而在自我評價、互評中不斷提高歌唱水平、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差異教學是根據學生的能力教學的具體表現。它是一種尊重教學規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方法。通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行不同的教學,使優秀學生得到更好的發揮,提高困難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奮甜.啟動學海擱淺之舟——轉化小學音樂教學中“慢孩子”的策略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