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各門課程中,教師都要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他們現有的學習水平來進行教學。這要求教師要采取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式。為了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每節課都有學習的目標,教師可以采取任務型教學來引導學生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任務型教學需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使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小學數學;課余時間;明確目標;學習習慣
為了解決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因沒有學習目標而造成注意力渙散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任務型的教學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任務型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上課感受。教師可以將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尋找任務的答案,以便在課堂上以任務為導向進行目標明確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在每堂課上課前都會養成尋找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解決任務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很有幫助。基于此種情況,本文筆者特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研究探討如何將任務型教學與小學數學課堂相結合,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充分利用課余時間
任務型教學的開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預習,以方便教師的課堂教學;另一種是教師在課堂上按照教學安排時不時地為學生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解決。這兩種任務型教學都有各自的優點。目前使用較多的是第一種,即教師在課前將本節課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告知學生,然后由學生在課前完成。這種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減少了課堂時間的浪費,也有助于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的運行。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章節內容時,我在上節課就給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一是在上課前每人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紙片;二是提前預習課本內容。另外,在上課前,我就讓課代表提前打開了投影儀,為上課做好了準備。在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拿出了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然后讓學生想辦法計算它的面積。在學生思考完畢后,我在投影儀上演示將平行四邊形進行“切割”,然后移動,把它拼成長方形,以此來引導學生計算它的面積。在學生領悟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做練習題的任務,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這堂課中,由于學生在課余時間已經根據我布置的任務進行了預習,課堂教學進行得很順利。
二、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以往的課堂經常會出現教師講到一半學生還不知道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的情況,學生一節課進行下來不知道應該重點復習的內容是什么,當堂課的學習效果也不好。而通過任務型教學,教師將學習任務提前告知學生,每節課都是按照這些任務進行的,條理清晰,學習目標明確,可以使學生自己把握課堂學習的節奏。這也可以使那些知識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提前一步進行接下來知識點的學習,而不是在一個任務完成后沒有事情做,這很好地照顧到了全班學生的學習進度。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先讓學生按照我給出的長多少、寬多少的數字用小正方形學具擺出大的長方形。然后要求學生進行記錄。重復這么幾次,我讓學生公布自己的記錄結果。然后帶領學生一步步總結出長方形、正方形的計算公式。接著,我給學生布置了做練習題的任務。由于學生本身就知道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然后在每個任務進行的過程中都目標明確,這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高。
三、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是各種學習習慣培養的階段,錯過了小學這一很好的成長期,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會很困難。任務型教學在帶領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來有步驟地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根據任務學習的習慣。這一習慣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井井有條,不再是沒有目標進行聽講、學習的狀態。身為教師,要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自己的一種責任,從小學階段進行培養。
例如,在學習“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我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了整數的加減法,因此學習小數時比較容易。我告訴學生,進行小數的加減法時,首先需要看清題目,其次在進行列式計算時要對齊小數點,最后計算一定要仔細。然后我帶領學生進行了幾個小數的計算,讓學生熟悉計算的步驟。接著,我給學生布置了題目自己進行計算,在計算前叮囑學生注意我強調的三個問題。然后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完成我布置的計算任務,最后我進行集中解答。這種提前給學生布置計算時的注意事項并給學生布置練習任務的方式,可以逐漸培養起學生的良好的計算習慣。
總之,任務型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是符合小學生知識發展水平的。教師要以任務為線索,整體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進度,井井有條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還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將任務型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完美地融合,保證自己所任科目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冬梅.小學數學任務型教學策略實踐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0).
[2]李鋒.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