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菲
摘 ?要: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顯著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尤其是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但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還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作為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師,要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對此,本文從“結合游戲實現課堂導入”“開展一定的動手活動”“利用游戲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幾方面出發,探討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游戲的運用,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教學;導入;動手實踐
實踐證明,游戲教學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其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低年級小學生還處于以興趣為主的階段,十分喜愛玩游戲,因此如果數學教師在課堂只注重單純的講解,很可能會引起低年級小學生的反感,不利于小學生的長遠學習。而融入一定的游戲,就可以有效地吸引他們,使他們喜歡上數學學習。為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效設計游戲教學環節。
一、結合游戲實現課堂導入
很多時候,低年級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小學生,由于剛剛升入小學開始正式的課堂學習,所以對于課堂的認識還很不足,經常容易出現不遵守課堂紀律、隨意說話等問題。特別是在剛上課的那幾分鐘,常常嘰嘰喳喳,難以集中注意力。而教師也通常只會大聲提示學生安靜下來,效果較為不好。為此,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課堂導入這一環節,利用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漸使其養成一上課就安靜下來認真聽講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打開多媒體展示幾幅圖畫。在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時,教師再說道:“同學們,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們先看一個動畫視頻,視頻中會出現很多不同形狀的事物,看完后大家要說一說,看誰記得更多,好嗎?”很多小學生對于圖形的理解不夠,教師可以呈現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形,讓學生進行觀看。之后,小學生踴躍回答。接著教師再問:“你們知道它們的形狀都是什么嗎?”由此引起學生的思考,很好地導入這節課。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很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結合多媒體來補充游戲的內容,更好地發揮游戲的作用。
二、開展一定的動手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實現數學知識理論的教學,而且要使學生具有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既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同時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同時,這也可以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促進小學生的理解。在實踐活動方面,教師可以開展一定的動手小游戲。如此既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可以使其體會到動手操作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帶領小學生認識鐘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動手小游戲,允許學生使用硬紙板制作小模型鐘表,實現游戲與數學實踐的有效結合。在動手實踐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剪裁硬紙板,為小學生示范怎么剪裁。同時讓小學生注意不要割傷自己的手,慢慢來。在裁出鐘表的圖形后,就要在上面繪制時間刻度和指針了。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時針、分針和秒針的功能,以便小學生及時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完成模型制作后,教師還要提出一定的問題,如要求學生將鐘表時間調整為9:00、3:00或12:00。在這樣的操作性游戲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感受到一定的樂趣,又有效地掌握并運用了知識,很好地完成課堂教學工作。
三、利用游戲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書面練習的形式來檢驗和鞏固小學生的學習結果的。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方式很難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有時候甚至會為他們造成一定的負擔。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對這樣的作業興趣著實不高,這十分不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定的游戲來檢驗并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時,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開展“擊鼓傳花”的游戲。首先,教師讓小學生按照由前往后、從左向右的順序快速回答黑板上出示的數學運算問題。在某個小學生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及時的回答時,可以要求其表演一個小節目,如唱首歌、背首詩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查,看看誰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還存在不足,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比枯燥的書面作業效果更好,不會使小學生們產生一定的反感。
總而言之,游戲化的教學模式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能夠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在融入教學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深入分析小學生的特點,以提高游戲教學的有效性,避免數學游戲流于形式。以上就是本文的相關論述,希望能夠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蘇驍靚.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4):246-247.
[2]苑媛,李俊.淺談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1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