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
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后,教育行業進行了很大的改革,歷史作為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不僅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限制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初中歷史課堂結構進行重建,情境教學正好能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對重建初中歷史課堂結構有重要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歷史情境教學課堂結構重建的內涵,并針對初中歷史情景教學課堂結構重建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境教學;課堂結構重建
引言:
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關系到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還關系到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傳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得學生感受不到歷史學科的魅力,面對這種情況,以初中歷史學科自身特點為基礎,運用情境教學法對課堂結構進行重建,這樣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出情境教學的優勢,還能夠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1]。因此,以情境教學為基礎對初中歷史課堂結構進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歷史情境教學課堂結構重建的內涵
初中歷史課教學的本質就是將歷史知識通過歷史背景與歷史事件結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并且將歷史問題與現實相結合,所有學習任務都要在這樣的情境下完成,借助歷史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歷史情境教學的課堂結構重建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基本功能就是通過歷史情境教學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形成基于問題的學習目標,展開圍繞問題學習活動,從而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相聯系,幫助學生重構新知識。
二、初中歷史情境教學課堂結構重建的措施
(一)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課堂導入環節是開展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導入環節是否成功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性格特點創設良好的課堂導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興趣,這樣能夠獲得理想的導入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明確自己在導入環節中的地位,盡量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控制好教學的進度和方向,促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和思考歷史知識,從而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原始的農耕生活》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入情境: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制作好的PPT課件,將半坡出土的紡輪、魚鉤、魚叉等原始生產工具及房屋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學生觀看,之后提出“這些奇怪的工具是做什么用的呢?又是用什么制成的?”等問題,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雖然有的正確,有的錯誤,但教師不要立即點評,而要留下懸念,讓學生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解決令其疑惑的問題[2]。
(二)創設表演情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歷史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向學生們傳遞歷史信息,教師可以在歷史教學中創設表演情境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還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歷史情境教學表演可以分為進入角色與扮演角色兩種。主要由學生自己來扮演書中的人物角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書中人物的特點,產生對歷史人物的一種親切感,從而完成學生的內心體驗。學生會在扮演歷史角色的同時通過說話、模仿與分析對歷史人物進行深度的理解與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講歷史的時候,可以根據某一段歷史情境對這一段歷史細節進行表演,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例如在講《俄國十月革命》時,我們就在課前布置下了表演任務,要求學生根據這一課中提到的人物與對人物的理解,自己選擇其中的表演角色,這時學生積極響應,更有的毛遂自薦,他們為了扮演好其中列寧和其他領導人物都非常認真地去查找資料并對其中的人物與俄國十月革命時期的歷史認真研讀,這樣他們就能將這段歷史活生生地演繹出來,表演的效果一定是比老師講課的效果要好,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挖掘,綜合素質也在這種環境下提高了[3]。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
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理解歷史、記住歷史,能夠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促進健全人格和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難以完成這一任務,學生學習歷史時經常出現混淆歷史事件時間、認為歷史與現代生活毫無關聯等問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完善教學內容,利用教學情境科學延伸拓展教學,加深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與現在是密不可分的,樹立起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
(四)注重對歷史情境教學課堂的總結
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重要環節之一,完善的課堂總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還能夠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查漏補缺。以往初中歷史課堂結構中,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總結過于形式化,并沒有將歷史教學的情和境深入融合在一起,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跟著教師一起總結評價,難以提升教學質量。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利用情境教學法創新課堂總結形式,創設學生獨立總結學習內容、總結課堂教學設計等情境,讓學生既可以成為課堂總結的對象,也能夠成為課堂總結的主體,更好地鞏固學生的歷史學習成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情境教學的課堂結構重建,是一種基于新時代的新的要求下實現的一種課堂教學的重新組合方式。而歷史教學則是需要教師將歷史完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種藝術,只有對教學不斷追求的人,只有對自己教學不斷思考的人才會不斷地重建教學模式,才會不斷革新與嘗試,也因此會實現更多的突破,只有不斷地加強課堂結構重組才會給歷史教學注入持久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楊娜娜.淺談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課堂結構重建[J].學周刊,2020(02):64.
[2]胡生璐.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課堂結構重建[J].中學歷史教學,2019(02):52-54.
[3]王蘇娜.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科堂中的運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