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表現性評價是一種定性評價方式,相比于傳統的定量評價方式,更適用于學前教育評價。本文首先對表現性評價的內涵及特點進行分析,進而探討表現性評價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策略,主要包括兒童作品取樣法、檔案袋法以及個別任務法的應用。
關鍵詞:表現形評價;學前教育;評價策略
一、 前言
近年來,學前教育評價思維和評價方法發生了顯著改觀,非正式評價方法的應用得到了重視。非正式評價方法是在一個特定情境中對個體行為進行評價,而不對評價對象自身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法更符合學前教育評價的客觀需要,以及兒童成長的心理需求。表現性評價作為非正式評價中的新方法,目前已經在學前教育中得到了一定應用,可以為教學實踐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二、 表現性評價的內涵及特點
(一) 表現性評價的內涵
表現性評價又被稱為真實性評價或替代性評價,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在特定的任務或情景中,評價兒童的學習行為,屬于非正式評價方法。表現性評價強調與兒童生活經驗結合,在真實情景中反映兒童的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并提倡采用多種方法對兒童進行評價,同時關注于兒童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因此,表現性評價是一種綜合性、持續性的評價方法,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能夠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對兒童表現進行全方位評價。
(二) 表現性評價的特點
表現性評價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1)尊重兒童的差異性及個性化發展需求,針對兒童的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注重發現兒童的每一次進步;(2)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由于幼兒的思維能力還未完全形成,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何種評價方式對評價結果有重要影響。比如較為嚴肅的問題考察方式容易抑制兒童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而表現性評價在相對輕松、快樂的環境氛圍中進行考察和評價,能夠釋放兒童潛力,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鍛煉其知識應用能力;(3)采用表現性評價還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思維敏捷性,相比于傳統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表現性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的成長,在兒童的接受能力范圍內,不斷提高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法,全面反映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兒童的實際發展需要,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最終實現提高兒童思維敏捷性的目標。
三、 表現性評價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 兒童作品取樣法的應用
兒童作品取樣法是表現性評價的常用方法,兒童作品取自兒童在課堂活動中完成的作品或半成品,包括實物和非實物,通常以照片或影像等方式記錄兒童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從兒童自身參與完成的作品以及動態的活動記錄資料中,可以真實反映出兒童在某個教學情景或游戲活動中的表現。這種情景化評價方式直接將兒童的作品成果作為評價結果,不僅易于實施,而且具有較高的綜合性,可以從兒童作品質量的提高過程了解兒童的成長過程和學習發展過程。教師給出的評語、評分等都圍繞兒童作品展開,可以提升評價的客觀性。在搜集兒童作品的過程中,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多關于兒童課堂表現的真實信息。
兒童作品取樣法的應用流程主要包含三個步驟:(1)制定兒童發展評價框架,可以參照非正式評價方法中的檢核表(Checklist)或登記評定表(Rating scale),制定兒童發展檢核表,根據學前教育的課程標準和兒童發展指南等指導性文件,確定其具體內容。評價框架應包含情感、語言、閱讀、科學探究、藝術、審美等各個方面,制定每個年齡段兒童的發展目標,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2)建立兒童作品集,及時搜集兒童作品,按照評價框架下的分類方法,進行整理和分析,提供一些必要的描述性語言;(3)完成兒童評價綜合報告,在評價框架下,以兒童作品集為主要依據,對兒童表現的各項指標進行分別評價,并以文字描述的方式,給出綜合性報告結果,分別在學年初、學年中和學年末三個階段開展綜合性評價。
(二) 檔案袋法的應用
檔案袋法(Portfolio)是一種系統的評價方法,通過有計劃的收集兒童在學前教育活動中取得的與課程相關的活動成果,建立檔案袋,記錄兒童的成長過程。檔案袋評價法與兒童作品取樣評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以兒童在教學活動中取得的成果為依據的評價方法,因此都要對兒童的作品成果進行搜集。對于檔案袋法而言,其本質不屬于教學評價工具,而是一個兒童作品成果的存儲系統。但由于兒童的作品成果本身就能夠反映兒童的課堂教學表現,因此,一個符合要求的檔案袋也具有教學評價功能,能夠反映兒童的進步過程。
在建立檔案袋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檔案袋構建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全面收集兒童每個成長階段的作品成果,從而通過比較,反映兒童的成長歷程。同時檔案袋也能夠反映出大部分教學信息,幫助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此外,檔案袋還可以成為與家長溝通的工具,幫助家長直觀地認識兒童在學前教育中取得的進步。
(三) 個別任務法的應用
個別任務法是一種過程評價方法,與情景教學過程和任務教學過程具有一一對應關系,反映的是某個情景或任務中,兒童的課堂表現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情景設計以及任務設計過程中,與兒童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可以對兒童發展潛力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兒童的各項能力。
比如在算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計算校車人數的任務,兒童可以通過數數、詢問等多種方式完成任務。相比于虛構的教學任務,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能夠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表現性教學評價在學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彌補傳統定量評價的不足,對兒童的學習和發展進行全面評價。通過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方式相結合,在具體的情景或任務中,對兒童表現進行評價,可以提高評價的客觀性,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定姜.新西蘭學前教育機構的檔案袋評價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于開蓮,焦艷.兩種學前教育評價新方案的對比——多彩光譜評價方案與作品取樣系統[J].學前教育研究,2009,(08):9-12.
作者簡介:
李卓越,陜西省商洛市,商洛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