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鵬
摘? 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的背景下,伴隨著網絡技術和電子設備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課程教學也隨之發生著不斷的變化和創新,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老師的授課方式,整個教學模式都需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發生不斷的改革。該文針對計算機課程教學的現狀,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創新以及依托互聯網+進行教學內容的豐富等方面對新時期的計算機教學提出了改革創新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計算機教學? 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5(c)-0018-02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已經被大眾所廣泛關注和應用。計算機課程教學在新的信息時代下如何及時地調整教學模式,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要求,為市場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IT業精英,是計算機教育領域值得深思的問題。教育只有迎合時代,適應市場,適時適當地調整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育觀念,以市場導向為教學目標,才能為學生真正地穿上戰甲,讓其在未來的就業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
1? “互聯網+”背景下學校計算機教學現狀
“互聯網+”是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在內的高新技術,目前“互聯網+”的模式已經是各行各業非常關注且砥礪實踐的一個全新模式,當然作為教育行業更是要緊跟時代步伐,將互“互聯網+”的全新模式及時地運用于教學之中,不斷地創新和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培養與時俱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性人才。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很多學校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教學模式轉變慢,缺乏創新。在整個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多數的學校已經逐漸向信息化教學模式轉變,但是轉變的效率遠遠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導致學生學習方法老舊、學習模式落后,以至于學習效率低下。大多數的教師,只是把原有的知識照本宣科,通過PPT以現代技術展現給了學生,但是教學的實質內容并未發生改變,并不能滿足當下的教學要求,也讓信息化教學本末倒置,失去了價值。教學效果遠遠不能達到現代信息化教學的要求。(2)缺乏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途徑和方法。雖然,當下計算機人才是社會和企業普遍緊缺的技術型人才,但是,在學生的實際學習實踐中,學校卻并不能及時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突破,只是一味地重理論輕實踐,甚至只抓理論教學,實踐作為一個關鍵環節往往被忽視,導致學生理論知識儲備充足,但動手實踐能力欠缺。
2? “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新模式
2.1 改變傳統教學灌輸模式,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首先要及時改變傳統的老師主導、主講,學生被動灌輸的教學模式。老師要及時利用“互聯網+”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前將預授章節的知識點通過網絡上大量資源的整理,以豐富的圖片、視頻,包括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適當調整制訂出有差異的教學方案展示給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問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能動性,老師只需要將正確答案引導給學生,然后做出適當的補充和說明,由此可以不斷加深學生的記憶,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增強。而且,學生通過自己主動地查找資料思考,不同學生的觀點比較,以及教師的答疑解惑,對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都有顯著的提高。
2.2 以就業為導向,適時調整教學模式
學以致用,學生所有的學習歸根結底都是為就業打基礎,就業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學校和教師隊伍都要以市場為導向,及時了解市場動態,隨時關注市場信息,適時地調整教學模式,為市場培養優秀的IT人才。
2.3 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合理構建學習資源
教師要把每堂課的學習任務書配套上該節課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對現有的設備和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使得學習文檔、學習網站及微課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得到合理構建,促進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混合實現。
2.3.1 學習文檔
在課程教學中,通過學習文檔的形式將任務涉及的主要操作方法和基本概念向學生充分呈現。利用圖表將學習文檔中各個頁面結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呈現,通過思維導圖對信息進行組織和整合,從而使學生實現對基本規則和概念的清晰認識。
2.3.2 學習網站
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習的根本。引導學生對網站平臺充分運用,通過已有的知識積極聯系其他相關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將面臨的實際問題解決,有利于使學生經過不斷的自主探究,實現對學習內容的深度了解。
2.3.3 微課資源
微課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具有較短的時間。對于微課資源來說,它在學生課前預習、課中輔助及課后復習鞏固過程中均可以有效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多通過微課視頻的形式對教學中的某個教學環節和某個知識點進行充分展示,微課視頻需要突出重點,內容簡明扼要。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比較大,所以,教學資源也不應該是單一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共享平臺的搭建,將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發布在網絡共享平臺,豐富學生學習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和自己不同的學習模式,選擇不同種類、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學習材料,來擴充自己學習面,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2.4 注重校企合作模式的運用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飛快,學校要注重和用人企業的合作,及時溝通和交流,確保培育的人才不會被快速創新發展的信息時代所淘汰,學校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深化校企合作與時俱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成完全符合企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2.5 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設置評價表,實質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及時更新評價體系,制作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程完成情況和考試得分情況,包括個人美德等各方面均包含在內,能盡量全面客觀地為學生建立一個自我認知體系,缺什么補什么,實現個體綜合發展。
3? 結語
時代在發展,互聯網已是當今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教育可謂是時代的產物,當然時代造就了計算機教學,計算機教學也要適時地改革,適應時代發展,及時創新來推動時代的發展,我們計算機教育教學領域更是要抓住機遇,通過對自身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出更高素質的計算機行業人才,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安錦錦.“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電腦與電信,2017(4):69-70.
[2] 郭海霞.“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方式改革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6):93-94.
[3] 白玲.“互聯網+教育”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3):179.
[4] 孫遒,吳長青,鄭天翔.“互聯網+”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新模式[J].計算機時代,2017(1):66-68.
[5] 楊宇,陳儒敏,顧玲芳.“互聯網+”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新模式[J].電腦迷,2017(5):123.
[6] 黃梅媚,黃緊德.“互聯網+”時代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大學教育,2018,9(4):109-111.
[7] 楊福貞.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