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永江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具有豐厚的底蘊,語文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將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進行弘揚,利用傳統文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發揮出傳統文化的價值,能夠更好的駕馭語言文字。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能力相對來說比較欠缺,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思想認知。本文對傳統文化滲透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進行闡述,并對傳統文化的具體滲透措施展開淺析,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升。
【關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滲透?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051-02
傳統文化是我國數千年傳承下來的精髓,為讓傳統文化有效的傳承可以以語文教學作為載體,發揮出語文教學的特點,更好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但是,從目前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夠到位,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在開展語文教學的環節中,更需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傳統文化進行合理滲透。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就能夠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思想,歷經歷史變遷,依然受到人們的推崇與熱愛,從這里就可以發現儒家思想的價值,通過儒家思想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儒家文化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構建更加科學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傳統文化中重要內容就是對美德的歌頌,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的學習中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1]。例如:傳統文化中提出的孝道、精忠報國等多種思想都能夠一定意義上引導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能夠從小樹立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的思想觀,讓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和靠攏。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
(一)展示傳統文化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源泉和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加入進去,教師在教授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更是需要弘揚傳統文化精神,體現傳統文化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傳統文化是我國發展幾千年來積累的精髓,更是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這種文化和人類的思想以及價值觀有著密切的聯系,更和人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關聯。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具有針對性的對民俗文化進行滲透,開展實踐教學時需要引入一些傳統文化元素,引導學生共同參與探討,讓學生感悟其中的道理,將課堂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二)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基于素質理念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具體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更是需要有針對性的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體現出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思想認知采取多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學習能夠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小視頻或者是動畫,引導學生分角色扮演,讓學生能夠積極的投身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師生之間需要進一步進行交流和互動。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實施實踐探究,尋找一種更加多元的教學方法,對語文傳統文化知識展開講解,從而積累多元的經驗,在語文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傳統文化。
(三)建設課堂文化環境
學習傳統文化和感悟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的過程,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實施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班會開展文化建設,使傳統文化和班級文化建設有效結合,突出文化氛圍的特色。還可以在教室中遺留一個角落充當文化角,在文化角中收集各種傳統文化的名人事跡,讓學生一進入教室就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這會讓學生在無形中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進一步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與探究。
(四)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給學生搭建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橋梁,對語文課堂環境進行豐富,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教師也需要對多媒體技術有效掌握,讓學生能夠明白其中的特點,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對多媒體技術合理運用,利用視頻和音頻播放一些傳統文化故事,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另外,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將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充分表達作者的情感,便于學生的理解。
結語:綜上所述,學習語文知識時,教室需要有針對性的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初期學習語文知識時就能夠接受到濃郁的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植入自己的心胸中。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弘揚傳統文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需要對思路積極開拓,給傳統文化的發展培養優秀的接班人,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占杰.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 中華少年,2017(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