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杰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將立德樹人理念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成為了改革的重點,摒棄傳統教育理念的不足,重視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幾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策略,以供相關教育人員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 立德樹人理念? 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067-02
1.引言
對于高中政治教學而言,綜合性的內容不僅涉及到了人文地理知識,更包含社會綜合知識,教師不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立德樹人理念就是在這種教育目標下所總結出的教育思想,學科教學與德育進行結合,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有效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策略分析
2.1將政治課程作為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和途徑
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各學段教育教學應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主要構成應給予重視。而高中政治課程自身具有較強的德育教育功能。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向學生展開德育教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健康發展,將政治課程作為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和途徑。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的同時,有效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質。比如,在講解《公司的經營》這一課時,在本課中設計“公司怎樣經營才能成功”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針對這一話題展開探討和交流,從而引出誠信的重要性。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誠信”不僅對一個公司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同時更是做人的一項基本道德品質,是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表現,更是社會人與人之間保持良好關系和互動的重要基礎,從而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充分發揮政治課程的德育教育功能。
2.2在政治教學中引入社會現象,向學生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對政治課程教學來講,教師可將社會時事和新聞引入到教學當中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政治知識,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政治學習過程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從而充分發揮政治課程德育教育的功能。在引入社會實例時,教師可先提出實際案例,而后讓學生對案例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而后教師再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評價匯總。比如,在學習《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這一課時,教師就可根據政府具備的權利只能以及責任引入社會真實事例展開教學,從而在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知識點,同時也向學生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比如“新聞報道一位農民在城市的非市場區域擺攤售賣自己家種的菜,城管在對其管理時對該農民進行毆打、辱罵、砸攤等行為。”讓學生對該真實事件展開探討和評論,并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引導學生結合本堂課知識對事件展開評論。在學生對社會真實事件評論和表達的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分辨是非、辨別對錯的能力,并且也從各種社會事件中體會到各種情感道德品質,學生也能進一步加深對自身的認識,讓學生在自省自悟中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養。
2.3政治課程德育教育應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融合
新課標要求在各學段和各學科教學中應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繼而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的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踐行各種美德,從而不斷推動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那么當代高中生應具備怎樣的道德素養呢?比如,在講解《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課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本課中所提出的“集體精神”“奉獻精神”“奮斗精神”等。并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遵守交通規則看紅綠燈過馬路、遇到老師和長輩應問好、在家中應尊重孝敬父母長輩、懂得感恩和惜福、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等等。讓學生將各種優良美德通過生活實踐表現出來,讓其切實感受到優良美德對其自身發展的積極意義,從而真正體現高中政治課程教學德育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并且也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在生活中以優良美德規范自身言行舉止,不但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這對學生未來學習以及終身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結束語
尤其對于高中政治教學而言,政治學科的育人功能發揮的更加充分,政治課不僅是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更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高中政治作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的主陣地,教師應積極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道德素質發展,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穎.將德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的方法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5(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