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摘要】閱讀的重要性對于小學生來講不言而喻,可以說閱讀就是語文學習的半壁江山。教師要貫徹新課標的要求,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活動,讓閱讀充滿生機和活力。課外閱讀作為閱讀活動的一種延伸,主要作用在于讓學生開闊眼界,提升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水平,進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課外閱讀也是一種不可缺失的教學資源。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重要性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1.閱讀能擴寬學生知識面
小學生由于長期在學校學習,對于外面的世界和社會沒有過多的接觸,主要接受的都是間接知識。但是,通過課外閱讀可以了解我國的文化歷史、可以了解外國的名人軼事等,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學生通過閱讀知道的越多,頭腦中的知識也就越豐富,以后寫作文就有材料可以提取,寫作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2.轉變觀念
雖說閱讀的量和寫作能力有一定的關系,但是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去閱讀,假如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收到的效果反而不好。閱讀一定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經過思考后得出的感悟。反之,只是去閱讀而不去思考,就會陷入“量”的積累,只是一味地積累閱讀量,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就會陷入困惑的地步。因此,閱讀的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閱讀能力提升上去了,閱讀的速度自然就會提高。
3.讓閱讀回歸本真
對于小學生而言,讓他們進行閱讀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自己讀過多少的書,自己認識多少生字,而是為了飽讀詩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閱讀本是一件修身養(yǎng)性的事情,不應該摻雜更多的功利心在里面。這也許就是閱讀最基本的作用所在。我們閱讀只是為了了解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進而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思考自己。思考這個世界,感悟其中的道理。讓閱讀回歸到最原始的需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閱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閱讀技巧的把握,就是全身心的投入進閱讀中去,教師和學生一起去感悟其中的道理。讓閱讀回歸本身,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閱讀。
二、課外閱讀的具體措施
1.課外閱讀注重讀法的指導
課外閱讀相對而言比較輕松,主要起到擴充知識面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怎么讀以及讀什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不一樣的,課外閱讀注重的是讀,注重的是量,注重的涉獵范圍的廣廣泛。閱讀不僅僅是“讀”這樣簡單,還需要手、腦、心的配合。不僅要讀還要在讀的過程中,把好詞佳句摘抄下來,更要在閱讀完畢之后,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的閱讀方式是一種不錯的閱讀方式,長期堅持下來,定會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產生一定的幫助作用。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教授不同的閱讀辦法,只有適合學生自己的閱讀辦法才是好的辦法,學生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才會從閱讀中收益,才會有繼續(xù)讀下去的渴望。
2.對文章進行整體認知,注重閱讀的感受
課外閱讀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注意閱讀情感的把握,具體的感悟辦法,可以通過“朗誦”“情景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式方法。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去感受文章中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在體會思想感情的過程中逐漸接受其熏陶和感染,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起來更為主動。比如,詩歌的教學,要讓學生去感受詩歌的美感,而不是單純地教授詩歌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學生自己領悟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解出來的。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思想感情,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說出自己的體驗。
3.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寫的習慣
閱讀一本書就是在和作者進行談話的過程,把作者在文章中體現(xiàn)出的觀點轉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那么閱讀的目的就算是完成了。閱讀的目的就算是達到了。但是,僅僅只是閱讀還不夠,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用筆記錄也是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我們的記憶是有時間限制的,可能當時記住了但是過不久就會忘記,因此,看到優(yōu)美的語句要及時記錄下來,有了靈感要也要及時記錄下來。教師要教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手里拿著一支筆要不斷的勾畫,或者可以在旁邊標注當時的心得體會。教師要求學生這樣做,首先教師就要這樣做,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某些感想可以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師生之間進行閱讀感受的切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三、課外閱讀的作用
1.寫作能力的提升主要靠閱讀積累
人物形象的描繪、作文的篇幅結構等都可以在閱讀中找到答案。這樣的感悟是學生自己體會出的,與教師的講解比起來學生記憶的更加牢固。閱讀的廣泛性提高了,課外練筆、閱讀筆記自然也就增多了。課外練筆學生可以選擇的空間更大了,教師不用為學生規(guī)定作文的題目,讓學生想到什么就去寫什么,可以記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以寫幾句生活中遇到的感悟、可以寫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人或者是事,總之,沒有規(guī)定的內容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無拘無束的自由練筆,自由自在的寫作形式,充滿個性的自由創(chuàng)作。學生的個性不同,觀察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寫出來的東西就富有鮮明的個人主義色彩。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靈感,這樣學生的寫作源泉才不會枯竭,想象才會插上翅膀,帶領學生飛向更深遠的地方。
2.學生學習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
學生只有對某門功課感興趣才會去想要學習它。在興趣的牽引下,學生就會主動對這門功課投入諸多的時間和精力,不用教師的督促自然就是認真學習,并且不知疲倦,刻苦努力。不管對于哪一科而言,都是需要在興趣的指引下進行學習活動的,語文也不例外,學好語文,開展課外閱讀都需要在興趣的指引下進行。教師應該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找準方式方法,欣賞優(yōu)美的文章,進行課前閱讀活動等。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的學習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課堂中,生活中也處處充滿語文的色彩。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字詞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在愉快學習環(huán)境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妙處所在。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減輕他們對語文學習的冷漠感。
3.閱讀是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基礎
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因為擔心自身的表達能力而不愿意在公眾的場合說話,因為不愿意在公眾的場合說話所以表達能力還是有所欠缺,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口頭表達能力作為一種輸出,閱讀作為一種輸入,只要有了良好的輸入才能進行有效的輸出,因此良好的表達能力離不開大量的閱讀。
閱讀材料的選擇也不是隨便選擇的,要選擇一些符合社會正能量的閱讀材料。學生通過閱讀材料中的正確的觀點,就會自覺形成正確的三觀,潛移默化的形成自身的行動,自覺抵制不良行為的產生,不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便可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這都是正能量的文學作品在悄悄影響學生。
四、總結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課外閱讀應該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廣泛地開展閱讀活動,不必拘泥于一種形式,不必有太多的條框的約束。良好的閱讀材料可以促使他們產生閱讀的動力,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引導他們思考自身,向著更好的自己不斷邁進。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和教師和同學的交流溝通,通過了解別人的感悟,更加促進學生心靈和行為的改變以及自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凡芬.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8).
[2]廖琴.淺談如何指導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J].教學考試,2017,(20) :182.
[3]朱曉花.探究小學語文中段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2018,(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