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華平
【摘 要】 小學語文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書寫能力和理解能力,對學生之后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而新課改的推行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師應該不斷優化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教學方案
引言:
小學語文的學習從綜合視角來看不僅是為將來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學習其他科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學習數理化時,優秀的語言理解力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題目。除此之外,語文學習對學生健全人格、培養涵養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是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會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
對小學語文來說,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這些總結起來都是對語言的運用能力,但語文核心素養除此之外還涉及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對藝術審美的欣賞力、個人的文化修養等多方面,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從小學階段開始教師就應該進行有意識的指導,讓他們對語文這門課有更深的理解。語文并不像數學學習一樣每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很多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更創新的思維去學習語文。
二、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還保留著原始的教學思維,覺得小學生年紀還太小,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課堂應該全程由老師帶領著。這種思維過于片面,也不太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正是因為學生現在的自主學習意識還很缺乏,所以教師才更應該有意識地開始鍛煉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課堂上是能積極參與的。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角色,應該在課堂上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引導他們更好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語文學習其實有非常豐富的自主空間,每個孩子在閱讀時都可能會有自己的感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促進思維的進步。
三、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案
(一) 教師提供更有效的閱讀指導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時要掌握的基礎能力,作為一門語言,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讓學生對它有更深的感悟。所以在課堂上學習課文時,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閱讀指導,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
比如在六年級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以先從一些淺層的信息點確認學生有仔細閱讀文章。比如地球的半徑是多少?如果學生仔細讀了課文就會知道是六千三百多千米。再比如地球上有哪些資源是可以再生的呢?通過閱讀學生也可以了解,水、森林、生物、天氣等地球資源都是可再生的。但這篇文章的內涵其實是呼吁人們要愛護環境,珍惜地球。要想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教師就必須進行更深一步的引導。可以先提問學生知道哪些不文明的行為,因為有些事情學生即使知道它們是不好的,但也是只聽說而已,并不知道究竟會帶來什么危害。然后再適時給學生進行科普,比如一個塑料袋如果不扔到垃圾桶里集中處理,在大自然中自然降解也許要上百年;再比如廢電池對水和土壤的污染都是非常嚴重的。只有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才能幫助他們樹立起愛護地球的環保意識,這也才能真正體現這篇文章的價值。
(二) 構建問題情境,發散學生思維
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構建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有目的性的思考,并把這種思考用口語或文字表達出來。
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更多桂林的山水風光,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更真實地感受漓江又綠又靜的水,感受奇峰羅列、怪石嶙峋,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更有代入感。學習完課文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可以以同學們去過哪些地方游玩為起點,先帶動課堂氛圍,之后再進行深一步的拓展。無論是家附近的公園,還是外地的著名景點,都可以讓學生讓學生試著描繪其景色。還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仿寫,就像描述公園的人工湖時,有個學生說“湖水可真靜啊,靜得讓你看不到多余的漣漪;湖水可真清啊,清得可以當作我的梳妝鏡”。像這樣的過程,就證明學生不僅在積極地參與課堂,而且充分開動了大腦,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了總結和利用。語文閱讀的過程就是素材積累的過程,而學生只有在充分思考后,才能更好地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三) 課后拓展活動
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課堂上的學習,課后的知識擴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對人品格修養的影響更多是來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閱讀過更多優美的文字后,學生會下意識地在生活中尋找相似的事物。
比如在學習《觸摸春天》時,鄰居的小孩因為眼睛看不見,只能通過觸摸的方式來感受春天。教師可以在課堂尾聲以此展開發散,讓學生在周末試著走出家門,尋找眼睛能夠發現的春天。還可以讓他們搜集與春天有關的詩句,比如賀知章那首著名的《詠柳》,就是描繪早春二月時楊柳隨風飄蕩充滿活力的景象。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以春天為主題讓學生寫一篇小作文,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情。通過這樣的課后知識拓展,學生不僅能親自去感受自然的美好,還能拓展知識面,再加上語文寫作講究的就是真情實感,在自己感受過春天之后,相信學生筆下描繪的春天也一定會更加美麗動人。
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教師在授課時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只是讓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熟讀、背誦,而是要更注重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才能讓學生形成優秀的學科素養,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更有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冰杰.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9(34):89.
[2] 丘海濤.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32-33.
[3] 繆建鋒.以核心素養導向為背景探析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