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青蓮
【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改革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進行一定的調整,從而保證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能夠充分奠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目前,探究性教學逐漸成為教師課堂上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進行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探究性教學 ?方法策略
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科目之一,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但要向學生傳授最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習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了達到此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其中,探究性教學就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教學方法,即結合語文教學內容設計探究課題,充分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感,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1. 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實施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目標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起著主導作用,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夠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從而保證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基礎有一定的了解,更要充分研讀教學內容,并結合以上兩點對教學環節進行設計。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的教學時,要明確針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掌握生字;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探究。先略讀課文,對文中出現的生字、詞進行標注;再詳讀課文,教師通過“本片課文中寫了哪些‘親人?由哪些事情中可以表現出他們是‘親人的?通過閱讀文章回答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不是‘親人的人成為了‘親人?”等問題讓學生一步一步進行思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最后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來講述生活中最感動的故事,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高。
2. 深化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
實施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的有效策略之二就是教師需要深化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一般來說,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如果教師授課只講課本內容并不能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因此,結合課本內容并進行內容的深化十分重要,教學問題的提出不但能夠有效推動小學語文內容的深入,也能夠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思考。例如,針對《桂林山水》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由易到難地設計問題: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在對課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提問:本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然后,提出稍難的問題:從題目可知本文描寫的是桂林的山水,按照題目順序來看應該是先寫山再寫水,那么文中為什么與此順序剛好相反呢?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更加深入地分析文章結構,加強對文章的把握。再如,針對《孟母三遷》這一課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找到孟母搬家的最表層原因:讓孩子有良好的成長環境;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環境對人成長產生的影響。總之,教師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能夠讓學生對教材內容不斷進行探究,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 構建開放課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實施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的有效策略之三就是教師需要構建開放課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顯著影響:在沉悶壓抑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很容易產生焦慮的感覺,從而抑制了學生在課堂上思維的發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而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學生會最大程度地產生放松的狀態,進而能夠保持思維上的高度活躍,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中來。因此,構建小學語文的開放性課堂對于探究性教學十分重要,教師需要多傾聽學生的聲音,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舉例來說,在進行《黃果樹瀑布》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時,讓學生對黃果樹瀑布有簡單的認識;在課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黃果樹瀑布的景觀,引導學生結合黃果樹瀑布的特點談談自己的感受;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以“黃果樹瀑布”為題目進行繪畫、寫作等等,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4. 重視小組教學,保證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實施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的有效策略之四就是教師需要重視小組教學,保證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啟蒙的階段,在進行語文學習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才能夠保證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對于探究性教學來說,其核心形式無外乎就是任務教學,即通過教師向學生布置任務達到讓學生進行探究的目的。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小組教學,并利用此方式讓學生進行探討,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讓其能夠共同成長。例如,在《三顧茅廬》這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等因素進行分組,先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課文的朗讀;然后提出相關問題,如:“三顧茅廬”講了什么樣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能夠得到什么樣的啟發?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此類問題;最后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完成課文學習后仍存在的疑惑,組內解決不了時在尋求其他學生及老師的幫助。總之,利用小組教學的方式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進行深入探究,保證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也要進行一定的調整。換而言之,就是要逐步改變傳統模式下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秉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上,不斷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過程中,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筆者從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深化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構建開放課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重視小組教學,保證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四方面對探究性教學進行分析,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邵德昶.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的設計及實踐[J].文學教育(上),2017(05):62-63.
[2] 孔慶連.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開展探究性教學[J].華夏教師,2019(22):47-48.
[3] 王飛.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研究[J].才智,2019(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