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茵茵
【摘 要】 在小學的課程當中數學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內容,與其他科目的成績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還會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小學生在進行數學閱讀的過程當中,會有很多問題存在。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順序閱讀 ?教育事業
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對于教育事業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這會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比較大的沖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所以需要不斷地創新數學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1.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現狀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知識的過程當中,只是將自己認為重點的知識向學生進行講解,但是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這方面卻不是很重視。這樣長時間持續下去,學生就會將獨自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丟失,學生就會認為參考書以及閱讀課本是教師應該做的事情,并且在對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一直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學生就會認為只需要教師進行講解就可以了,只會去聽教師的講解。這種錯誤的觀念會導致在課堂當中出現一種教師在講臺上充滿熱情地講解,將重要的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但是學生無法將數學知識真正地進行理解和應用。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生沒有充足的閱讀能力,最終降低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2. 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
2.1將情境進行創設
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可以推動學習,不斷地對智力進行開發。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那么就可以幫助學生將沒有意義的閱讀向有意義的閱讀進行轉化。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和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結合,對相關的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在對情境進行創設的過程當中,既需要保證問題的間接性,還需要保證問題的具體化,又具有針對性,難度需要適當,可以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啟發。可以呈現學生和原本存在的知識之間的矛盾,設置懸念。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互相矛盾的解答以及方案,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不斷地將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激發出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還可以應用多媒體軟件輔助教師進行教學,這樣還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應用多媒體軟件向學生展示物體的不同面。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個長方體,將長方體的六個不同面展示出來,讓學生判斷哪兩個面是對應的,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幫助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能力。
2.2將教學內容教學拓展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拓展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通過對教材進行閱讀,不僅可以學習知識,還可以探索知識規律,不斷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數學規律以及數學圖形進行感知。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閱讀一些數學課外讀物,開拓他們的數學視野,不斷地拓展他們的思維。拓展閱讀內容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向學生講解乘法這一內容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題目。比如說一串糖葫蘆五元,那么十串糖葫蘆多少元,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閱讀,抓住題目當中的重點,這樣學生在進行計算的過程當中,就可以直接把握重點內容,提高效率。
2.3不斷引導學生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學生進行質疑的過程就是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的過程,還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思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這樣長時間之后,學生就可以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了解問題的關鍵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倍數與因數”這一內容的時候,可以借助哥德巴赫猜想,先向學生講解哥德巴赫猜想的相關內容,學生可以對猜想進行質疑,之后可以自己進行計算,一步一步進行驗證,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3. 總結
綜上,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不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官水生.論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0):152+154.
[2] 袁斌.小議對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南北橋,2016(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