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軍
【摘 要】 教育界目前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的滿足,正在進行不斷地提高相關要求,學校目前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聽課效果以及教學質量這些問題。而且學校授課的方式一般情況下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內容,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取知識內容這種形式。數學本身來說屬于一門劇透比較強的邏輯思維的學科,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如何合理地運用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并且進行準確的授課。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為主要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并且提出幾個比較有效果的措施,從而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 高效課堂 ?小學生 ?數學課堂 ?主動性的培養
在小學這個階段,學生處于這個年齡段如果學習數學,能夠非常有效地對學生起到啟蒙性的教育作用,此時,學生剛開始儲備一些知識內容,而且對于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學校方面而言,需要進行一些比較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相關內容,而且還應該積極主動地鍛煉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主動學習性和主動性。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1.1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學習興趣屬于一種力求認識這個世界,并且非常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不斷地探索知識、鉆研問題、開闊眼界,興趣能夠幫助一個人不斷地走向成功的道路。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非常重要的動力因素,它主要是根據學生的真實年齡以及身心特點等來更好地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不斷地幫助學生燃起對學習數學的熱情,這樣能夠更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幫助學生產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剛開始就產生興奮感,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愉快。
1.2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引入新知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充分地結合學生平時生活中的生活現象來充分地引入新知識,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親近感,并且能夠感受到數學存在于我們平時生活中。同時還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愿望。例如,教師在講解《比例的基本性質和基本意義》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隨機地安排一段導入內容,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先提問學生我們人體上存在著很多的關于比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先將自己的拳頭翻一番,它的長度和我們腳底的長度比例大概是一比一,還有我們的身高和雙臂平伸的長度之間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一等,如果了解這些有趣的比例信息。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例”相關內容來逐漸地引入“比例”的相關內容,這樣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于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2. 給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
以往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比較注重讓教師講授相關教材知識,而學生只是比較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并沒有給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應該先將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都轉化為自己容易理解的知識,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當中,還可以被稱為“再創造”過程。一般情況下,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數學知識是一種已經完成的狀況,所以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再創造”,同時,它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當中。
例如,有一部分的教師在課堂講課的過程中,講解到《圓的周長》這節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舉了一個例子——有兩只小豬賽跑的故事來逐漸地引入教學內容,教師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直徑為十米的橢圓形跑道和邊長為十米的長方形跑道哪一個更長一些?最后教師自然而然地引入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圓的周長。教師先讓學生自己用一張紙剪成十米、十八米、二十二米這三種尺寸的圓形紙片周長,同時通過多媒體設備讓學生通過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了解了可以運用滾動法、繩測法這兩種方式,并且讓學生獨立思考正方形和什么有一定的聯系這個問題。如果學生回答了教師,并且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教師還可以再給學生展示:將這三個直徑都不相同的圓形都滾動一周之后,就會得到三個長度不相等的三條線段,這就是這三個圓形的周長,同時也證明了圓的周長與圓形的直徑之間存在的聯系。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讓學生探討這個問題,同時結合學生對于圓的相關知識進行“再創造”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學習數學并且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內容,最終就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激發自己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結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需要學生與教師共同合作來完成,如果想要構建起一個比較高效的數學課堂,就需要結合教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同時教師還應該盡可能地以學生為主體,認真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認真對待每一節課,這樣才能夠起到好的教學效果,并且提升教學質量。同時數學課堂還需要充分地結合生活,這樣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來解決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1] 楊鵬.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5):249.
[2] 蘇衛平.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7,(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