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煉
【摘要】在思政課改革創新中,我們要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通過學理分析、時政思辨和生活關聯,設計議題導向,開展活動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議題導向;活動型課堂;核心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就要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為落實這一要求,我們要投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改進教學方式,通過議題導向,開展活動型課堂教學,培育學生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提高思政課育人成效。下面,結合高二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十二課“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框內容,與大家探討。
一、在議題導向學理分析中增強思政課理論性
講好思政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發揮思政課的德育功能,是對高中思政課教學的必然要求。我們可以增加議題導向下貼近現實的案例教學內容,設計對理論問題的研究探討教育環節,創設對現實問題的學理分析情境,引導學生將黨的“十九大”重大理論論斷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關聯,將學科知識與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理論觀點相融合,以一定的科學體系呈現知識,理性闡述問題,增強教學理論性,實現學科意義和教育價值,落實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活動一】未來篇——新時代,新作為(展示中國、世界發展圖片)
議題一:我國如何才能做到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實現世界各國共同發展?
歸納學生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家發展日新月異……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議題二:我國作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情理何在?
歸納師生觀點:從經濟角度…從政治角度…從文化角度…(略),無論是站在我國,還是放眼全世界,不僅是我國人民,世界各國人民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雖然各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一帶一路”的倡議是黨帶領人民作出的正確決策。從哲學上看,這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在實踐中證明是正確的,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繁榮發展的選擇。這是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本環節設計議題“我國如何才能做到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實現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我國作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情理何在?”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客觀分析我國發展的原因、所遇到的困難與應對舉措,以及未來中國發展方向,感悟在黨的領導下實現的國家發展成就,堅定擁護黨的領導,培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
二、在時政思辨議題中提升思政課思想性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學生受到更加復雜的社會思想的影響,他們的認知方式和價值觀念容易產生偏差。思政課教師要上好思政課,切合學生實際和時代特色,注重遵循學生思維發展規律性,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改革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思想性,落實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活動二】歷史篇——艱難之后見美好(觀看視頻《絲綢之路》)
議題一: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內置問題有——請描述古“絲綢之路”?它為何出現?中國古代為何并未意識到這條路線的重要性?歷史上張騫出使西域,假如你是他的副使,你會建議他帶哪些物品去?張騫“二使西域”后,你會跟著去么?為什么?(學生小組開展討論)
歸納師生觀點: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艱難與美好、絲綢、貿易之路。這是一條十分艱難之路……為了軍事外交、貿易往來等。我會建議他帶一些漢朝特色物品,如絲綢、鐵器、陶器等西域沒有的或缺少的。我可能不會去,太危險了,而且當時天朝富饒,出使的機會并不多,來的人可能比較多。古代的條件惡劣,張騫首次出使西域,100多人歷時13年回來剩2人,第二次出使還頻頻遇到戰亂,但是他的歷史功績和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議題二:為何要從“絲綢之路”走到“一帶一路”?內置問題有——這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觀看視頻《外媒歪曲中國掌控“一帶一路”成“老大”》,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否意味著是我國主導著世界發展戰略的價值選擇?我們如何應對世界國家之間的價值沖突?
歸納師生觀點: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水平、地理環境、歷史現狀等因素影響了當時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古“絲綢之路”今天已經發展成“一帶一路”。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同時也是受益者。”“一帶一路”是我國參與改革開放,經濟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中國方案;是促進全球各國人民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體現了我國追求的不僅是本國國家利益,還與世界各國人民分享共同利益,維護人類根本利益。從哲學角度來說體現了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做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本環節引導學生圍繞“一帶一路”,設置議題“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為何要從‘絲綢之路走到‘一帶一路?”,從縱橫“歷史維度”和橫向的“世界格局”的兩個情境,通過議題導向活動型課堂,引領學生從歷史、地理、政治、文化和人文等對“一帶一路”進行多角度分析,跨學科地延伸學生思考領域,激活學生不同的思想認識;同時,引述不同的時政觀點形成“課堂沖突”,激發學生思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在生活關聯議題中凸顯思政課針對性和親和力
我們關注學生在本學科學習中的意義和價值,在內容、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對思政課教學方式改進創新,讓思政課“有趣”“有味”“有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啟發學生抒發愛國情、展現強國志、落實報國行,把實現個人理想和國家前途命運同頻共振,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凸顯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親和力,落實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活動三】現代篇:擁抱世界走向星辰大海
議題一:我們黨帶領人民走過了哪些道“路”?
歸納師生觀點:革命道路、建國之路、富強之路、大國之路、“一帶一路”等。“一帶一路”是國家發展之“路”,也是我們開啟哲學智慧之路,尋找正確的價值取向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身處新時代,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我們跟“一帶一路”、跟祖國民族命運息息相關,這也是青年的身邊之路,生活之路。
議題二:如何把握好我們身邊的“一帶一路”?(學生參與“我想大聲說”活動。)
歸納學生觀點:①我要對家鄉說,“三縱兩橫”交通大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明天更美好!②我要對祖國說,“美麗中國”“富強中國”“幸福中國”。③我要對世界說,“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離不開世界”“愿朋友圈越來越大!”④我要對自己說,“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年,樂享幸福人生!”家鄉在發展,祖國在發展,世界在發展,新時代下,青年應自強。讓我們起立,齊聲朗誦美麗詩篇,抒發我們青年豪情壯志。(朗誦《時代理想》略)
本環節結合“路”這一生活主題情境,設計議題“我們黨帶領人民走過了哪些道‘路?”“如何把握好我們身邊的‘一帶一路?”,創設議題導向活動型課堂,通過生活關聯,吸引學生融合生活情境,激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之路——國家之路——(哲學)智慧之路——人生之路”的邏輯線索,延展教學的寬度和厚度,讓思政課“活起來”。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
[2]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4—7.
[3]評論員文章.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N].中國教育報,2019.
[4]陳式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中學思想政治教學[J].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