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霓
摘要:根據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必要性,從中職學校學生的實際和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探索職校數學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
關鍵詞:有效教學;行動導向教學法;中職;數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德國的職業教育,本世紀初期被引進國內,并在全國職業技術類學校中逐步推行。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面臨巨大的困難和挑戰,而中職數學的教學陷入了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教師反映難教,學生認為自己在數學課的學習中“沒學到東西”,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厭惡的情緒。另一方面,職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側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發揮的同時,可能忽視了理論學習,特別是數學學習。
此時,以培養關鍵能力為核心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它一方面呈現出師生之間互動的形式,另一方面通過實踐證明這是一種傳遞現代教學內容的新手段,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行動導向教學法倡導的基本教學方法大概有 8 種,它們分別是: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等,下面筆者簡要介紹在數學教學中能普遍應用的幾種主要方法。
1.案例教學法
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扮演著傳授知識者角色。
如2015年10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整了人民幣的存貸款利率。許多儲戶必然面臨著這樣的抉擇:我的定期存款要不要取出來轉存。這個案例在報紙和電視媒體上被廣泛報道過。我們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引用這個案例,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這具體的案例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 “大腦風暴”法
“大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但對其意見的正確性或準確性教師不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它往往采用發散式思維的方式解決沒有固定答案或者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開放題教學非常適合采用“大腦風暴”法。
比如,在兩幢教學樓之間的長方形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壇,要求花壇的面積恰好是空地面積的一半,請學生對花壇的形狀進行設計。運用“大腦風暴”法,學生得出了很多答案,考慮到要使花壇美觀,最后保留了幾種幾何圖形設計方法。在此將數學和藝術相結合,運用“大腦風暴”法,給學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創新空間。
3.角色扮演法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行動導向教學法引入角色扮演法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正確地去確認角色、了解角色內涵、迅速進入角色,并圓滿完成角色承擔的工作任務,為學生進入未來的職業崗位以及適應今后角色的變更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我們在數學課堂中結合學生職業崗位,讓學生板演一個準職業人。一方面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原本沉悶的數學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另一方面,角色扮演加深了學生對職業的理解,為今后實習、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4.項目教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在學完數列這一章節,我們讓學生制定一份詳細并切實可行的項目計劃——如何采用按揭貸款的方式在市區買一套商品房。在實施這個項目過程中,我們采用分組收集信息,集體討論研究的方法。首先通過調查,了解購房貸款的有關政策、知識和貸款利率。在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后,進行數學建模,利用等比數列求和的知識得出購房的一套方案。雖然過程耗時一周左右,但通過這次活動,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還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了互助協作精神。
三、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現代教學理念,它與傳統“做中學”的教學理念,雖然同出一轍,但卻有著本質區別。后者強調以知識的創新和發展為主,強調教師必須教給學生活的知識、可再生的知識。因此,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對教師本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教師觀念的更新,是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如何教給學生新而活的知識,己成為當前教師急需解決的課題。如何面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種種不良現象或習慣,如何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存在的問題,積極參與到現代教學方法的實踐,是十分重要的。唯有及時更新教學觀念,積極運用現代教學的理念去指導我們的實踐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2.教師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提高行為導向教學法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
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與教師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要使學生掌握“活”的知識,教師創新意識與能力的提高是基礎,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善于學習,善于及時更新與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善于在挖掘教材內容的同時,使知識變活。甚至與當今科技的新發明和新發現結合起來、與當前市場經濟的供需變化結合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為教師創新意識與能力的提高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總之,職業教育的老師應該具備以行動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我們要更加重視教學方法,而不是教學內容;要更加重視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結果;要更加重視怎樣學,而不是學什么。作為一線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擔當起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重任,要加強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
參考文獻:
[1]夏瑩.“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的應用感受[J].職業教育研究,2007(5).
[2]汪靜.德國“行動導向”職業教育教學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8.
[3]李波.淺析行為引導教學法在任職教育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