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盤剛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關注普通高中后進生的勵志教育。近年來,后進生勵志教育的問題日益突出,越來越多高中生在小小年紀就要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他們在遭受困惑時無人傾訴,也沒有人引導,導致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逐漸出現問題。而高中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本文將對后進生的教育問題為切入點,對教學實踐進行研究。
關鍵詞:普通高中;后進生;勵志教育;實踐研究
引言:
后進勵志教育是指通過系統、科學的教育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勉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實踐過程中,不僅需要鞭策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要規范教師的行為,強化師生的成功意識,進而真正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勵志教育研究主要以兩方面進行,首先是利用教學實踐中的材料,通過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的成功意識,其次是進行勵志教育的推廣與實踐,讓學生通過實踐經驗,能夠深刻理解理論的高度與規律。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變革,新的教育觀念的出現,教育工作者們都在尋求一種解決后進生的方法,這些后進生不管在學校里還是家庭當中都表現為進步比較緩慢、水平比較低、性格比較孤僻,精力比較分散、溝通能力比較差等等。造成他們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觀、父母的日常言行、社會不良“細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軟弱單一以及學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們成為學校頭痛、家長憐惜、社會憎惡的“另類”人。學校教育只要存在,后進生問題就必然存在。因此,推進勵志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勵志教育也必定會對后進生的成長有起著重要作用。
二、實踐研究思路
目前,高中生的壓力普遍偏大,很多學生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憂心忡忡、缺乏志向。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成績分數。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明確學生勵何志,如何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而后進生勵志教育也包括以下研究背景。
首先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論背景,在進行后進生勵志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構建發展觀理論,實現理論與環境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并且學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人,因此理論基礎應是以人為本的順應、同化過程。
其次是潛力理論,勵志教育的本質就是人類沒有出來的力量。在進行勵志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莫大的潛力,每一個學生都有成為天才的潛能。
然后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理論包括情感,性格,思想等等,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格外重要。教師在進行勵志教育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自信自立的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普通高中后進生進行勵志教育的方式
(一)創設和諧融洽的學生環境、校園環境
在對后進生教育管理的過程中,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環境不僅可以影響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也有助于老師與他們進行更加高效的心理溝通。教師應多給予后進生更多地關愛與同情,幫助他們克服校園中的不和諧因素。教師需要創設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也要更加關愛后進生,讓他們在愛中成長。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教師需要幫助后進生重拾學習的信心,深入同學之間,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級活動中去。在高中這個特殊階段中教師應對后進生這一群體給予更多地關注與溫柔,老師需要讓他們在溫馨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幫助他們慢慢找回自信,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高中階段是孩子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需要細心觀察后進生的心理健康,合理安排他們的日常活動,讓他們在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教師應積極引導,落實勵志教育
在加強后進生勵志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并做好相應計劃。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才能使教師與學生的工作更有效地開展。此外,教師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保證能讓后進生不受到任何傷害,不適的前提下與孩子進行溝通教育,成為孩子可以傾訴的對象。教師合理地對后進生進行教育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進行勵志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理性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健康思考,多角度看待問題。
結語
學校是育人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應創造一個祥和文明的校園環境,幫助后進生改正錯誤像正常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同時,社會更應加大對后進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激發他們積極向上地生活態度。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學生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因此將學校和家庭有機結合成為教育改革中的新方式,通過父母的悉心教導我相信無論后進生經歷過多少困惑痛苦,都會被健康、積極、溫暖的環境所感化和影響。
參考文獻
[1]黃茂.運用有效方法,做好高中數學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135-136.
[2]苗君.高中后進生的成因與轉化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91.
[3]黃磊,陳玉霏,朱旭紅.“易班+勵志”主題教育特色活動案例分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11):85-86.
[4]閆紀明.淺談高中后進生行為問題及教育策略[J].學周刊,2019(2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