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發展,素質教育已然成為各高校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目標。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下,各國的經濟、文化以及政治之間的交流更為緊密,如今的大學生也因此接觸到多元化的思想以及文化,也將使其思想發生一定的變化。此背景下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優化探究則顯得更加重要。為在符合時代發展的同時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使其保持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需要格外注重人本管理理念,對如何在人本管理理念下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探究。
關鍵詞:人本管理;大學教育;思政教育
引言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他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在專業和實踐方面具有較強能力的人才,更為注重的則是他們的道德修養。大學思政教育正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文觀念以及政治理念進行培養的一個重要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如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基于對“人本管理”的缺乏,導致整個教育的科學化受到影響,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一、融入“人本理念”,轉變思政教育方式
人本理念,即高校在教育中需要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充分的認識,選用人性化的管理,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大學思政教育中,人本理念的融入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大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融入“人本管理”為教學理念,大學教師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摒棄過時的教學觀念,更多的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引導高校大學生積極對思想政治方面知識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讓大學生們在各種實踐課程中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教學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從而對該課程充滿興趣,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杜絕大學在強迫性要求下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而需要采取激勵措施,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讓大學生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明確學習的目的,也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對大學生自主思考意識的培養,使大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思想政治的潛在價值,從而實現其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促進大學思想政治教學科學化,加快推進“人本管理”教育理念的融入,積極轉變大學思政教學方式具有深遠意義。
二、遵循“人本原則”,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大學思政教育中,需要對“人本管理”原則做到嚴格遵循,以實現科學化的思政教育。具體實踐中,應該堅持主題性原則,認識教學中學生占據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的主動,關注其全面發展,以促進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同時應該對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愛護,明確學生的不同個性,從而給予相應的精神關懷。
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大學可以有效推動“人本管理”教學觀念轉變,這對于大學思政教育科學化有著積極作用。如今大學教育正不斷的進行改革,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大學思政教育應該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通過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充分、合理運用,來實現教學方式的有效轉變。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平臺,讓他們能夠了解到的知識和內容更加的廣泛和深入。通過互聯網平臺,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共享,從而在相互交流中對知識的認知更加深入和明確。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將“人本管理”理念放在首位,對于學生的意見表示尊重,通過對學生的見解的了解和分析,以對其真實想法有所了解,從而在教學中采取合理的方式。
三、尊重“學生主體”,有效實施針對教育
如今不少大學對于思政教育的認識不夠充分,在教學中并沒有人本管理理念與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視,進而導致具體的教學和實際生活脫離了關系,人本管理的理念自然也有所欠缺。
要想在“人本管理”下更為有效的展開大學思政教育,就需要對學生的主體性有所尊重。大學思政教育中,作為引導以及組織者,教師在相應教學活動的展開中不可隨意盲目,應在學生具體情況的結合下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略,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給予學生同等的尊重。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對教育方案進行調整,對于性格較為強硬的學生,應避免呆板或者說教方式,而要采取懷柔的策略,以同輩或者朋友的身份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真實想法;若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教師則需要從思想和精神上對他們進行鼓勵,成為他們的知心傾聽者,了解學生內心思想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開導和排解他們內心的消極情緒。教師通過這些方法可以加深學生間的關系,積極引導學生們勇敢面對人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目標。另外,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始終的圍繞學生全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教授的同時,對其思想觀念進行完善,使其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
結論
大學思政教育對大學生的學習以及未來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理論知識,更有助于能其端正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實現綜合發展。為此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身為教師,需要在“人本理念”的融合下轉變自己的教學教育教學方式,始終遵循“人本原則”,通過對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同時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以及個性化的教育,以實現當前大學思政教育的科學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海燕.“人本管理”的大學思政教育科學化分析[J].國際公關,2019(06):202.
[2]孫磊.以人本管理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科學化的對策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50):255-256.
[3]王恒.如何以人本管理為理念促進大學思政教育科學化[J].改革與開放,2018(18):140-142.
作者簡介:李欣(1990年-),男,漢,河南人,研究生學歷,江漢大學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