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合唱課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其對學生的合唱能力和音樂素養提出的要求也比較高。只是在當前中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所開展的合唱教學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了班級合唱的效果。擺在中學音樂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就是要加強合唱課程教學的力度,采用有效的合唱教學方法,提升班級合唱能力,保障班級合唱歌曲的合唱效果。因此,本文首先簡單闡述了中學班級合唱教學的基本現狀,其次探討了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提升班級合唱能力的實際意義,最后針對提升中學生班級合唱能力的教學實踐路徑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學;班級合唱;合唱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2-0200-02
【本文著錄格式】楊明亮.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提升班級合唱能力的實踐路徑分析[J].北方音樂,2020,06(12):200-201.
班級合唱教學是中學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與整個班級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音樂表現力、音樂審美力、合唱精神等都存在緊密的聯系。為了迎合素質教育對中學生音樂素質與音樂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中學音樂教師必須加強對班級合唱教學的重視,并積極探索班級合唱教學的創新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和體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同時幫助學生獲得集體演唱的經驗,切實培養學生應有的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使學生在合唱過程中享受音樂、感受音樂美的熏陶,最終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健康發展。
一、中學班級合唱教學的基本現狀
當前《音樂課程標準》已經明確強調教師要對合唱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歸根結底是因為班級合唱教學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有些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重視合唱教學的基本訓練,疏忽了合唱教學的愉悅性,導致學生在反復的機械訓練中漸漸喪失對合唱內容的學習興趣,以致合唱教學的成效不佳,甚至其教學活動流于形式[1]。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課堂上的合唱教學資源也缺乏一定的豐富性,這無疑會影響學生對合唱歌曲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同時也影響了合唱教學的成效與質量,不利于切實提高學生的班級合唱能力。
另一方面,有些教師在音樂課中對合唱歌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避讓”心理,擔心簡單的教學很難達到動聽和諧的合唱效果,又或者擔心機械的合唱教學訓練會讓學生對合唱教學內容缺乏愉悅的學習體驗。在這一心理驅使下,不少教師下意識地避開了合唱歌曲,導致音樂課上很少能夠看到合唱歌曲的影子。這顯然與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相悖,也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應有的音樂素養與演唱能力。
因此,中學音樂教師應加強自身對班級合唱教學的重視,并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班級合唱能力這一方面上,使中學合唱教學迎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提升班級合唱能力的實際意義
“合唱”實際上就是將不同的聲音與音色演繹同一首歌曲,使其形成和諧的和聲關系,展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可以說,合唱是一種獨特的人聲交響藝術。中學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著重開展班級合唱教學,無疑可發揮合唱藝術魅力,吸引學生參與進來,并獲得良好的音樂學習體驗。
具體而言,中學音樂教師要加強班級合唱教學的力度,并推進班級合唱教學的創新改革,致力于提升班級合唱能力,其實際意義可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中學音樂教師加強班級合唱教學,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班級合唱能力層面上,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有效積累豐富的唱歌體驗,還能有效豐富其個人的音樂情感。而這些豐富的音樂情感可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音樂內涵,也可輔助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音樂表現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表現的自信心[2]。
其次,中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積極推進以班級合唱能力建設為主的教學活動,可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應有的音樂節奏感、音準感,也可培養學生兼顧多聲部的協調意識與調整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提升學生應有的音樂素養,最終可滿足素質教育對音樂教學的發展要求,促進學生個人的全面健康發展。
最后,在中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圍繞著提升學生班級合唱能力這一任務展開教學,無疑可發揮合唱教學的集體性這一特點,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意識,使其樹立起正確的集體觀念,學會發揮集體的力量,達到應有的目的。學生在班級合唱學習中,也可在服從指揮與管理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合唱氛圍,這對于形成良好的班級班風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提升班級合唱能力的實踐教學路徑
中學音樂教師在美育愈發受到重視的課改環境下,應積極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路徑,推進班級合唱教學的改革發展,并提高中學生的班級合唱能力,使其真正唱出和諧優美的合唱歌曲。基于此,筆者主要提出以下幾種實踐教學路徑:
(一)在班級合唱教學中發揮教師范唱作用
在中學音樂課的班級合唱教學中,實際上教師的范唱可發揮非常好的教學指導作用,不僅能夠激勵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班級合唱練習之中,還可幫助學生糾正自身在班級合唱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合唱歌曲的意境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班級合唱學習能力。因此,中學音樂教師應該通過教師范唱的方式,有效傳遞合唱歌曲的音樂意圖,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快速地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然后形成學生個人對合唱歌曲的認知,并增強學生個人對合唱歌曲蘊含的思想情感、音樂內涵等方面的深刻感知[3]。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能發揮一定的情境驅動力,在范唱時逐步帶領學生走進班級合唱意境之中,引導學生把握好合唱歌曲的情感,學會在表現音樂情感和音樂節奏時實現情感共鳴,將班級合唱體驗轉變成為自己的音樂體驗,有利于切實提高學生的班級合唱能力。
比如中學音樂教師在《給未來一片綠色》這一合唱歌曲的教學中,可運用飽滿又恰當的音樂情緒對該合唱歌曲進行范唱,向學生傳達這首合唱歌曲所表達的音樂情感。而學生在教師的范唱引導下進行學唱時,可根據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合理控制自己在合唱過程中的氣息,控制自己在合唱時的情感表達,避免出現吸氣過重或情感不投入等問題,從而影響合唱歌曲的音樂表達。教師也可先通過單聲部范唱的方式,讓學生著重感受合唱歌曲的意境,讓學生在情感共鳴的情況下將注意力放在如何投入情感這方面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婉轉表達、抒情表達等。在分聲部歌唱的環節中,教師可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呼吸,使其在科學合理的練習過程中共同演唱和諧優美的歌曲。
(二)積極開發符合學生興趣的合唱課程
興趣可以說是人們的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人們產生某種動機的重要主觀原因。中學音樂教師若要改變當前合唱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在合唱課程中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在合唱練習中的愉悅情緒,可積極開發符合學生興趣的合唱課程,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合唱歌曲的動機,促使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基礎上提升個人的合唱能力。在這個方面,初中在學習教材上的優秀合唱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可為學生選擇切合其實際生活、符合其興趣特點的合唱歌曲[4]。例如,教師可為學生引入《天空之城》《螢火蟲》等合唱歌曲,激發學生對合唱歌曲的學習興趣,使其找到內心的情感共鳴點,有利于學生在合唱練習過程中自覺地抒發個人的真實情感。而高中《歌唱》模塊教學,建議側重于對合唱藝術較深層次的學習和實踐,嘗試合唱實踐活動與班級合唱教學的有機轉化。
同時,教師也可引入與優秀古詩詞相關的合唱歌曲,如《花非花》等,激起學生在情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共鳴,使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感受到強大的音樂感染力,自主領悟合唱歌曲中表達的思想內涵,體會合唱歌曲的音樂之美。而學生在體會到合唱的藝術魅力時,就有效增強了個人的合唱興趣,也為提升其班級合唱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積極驅動作用。此外,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時,為了增強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合唱演唱感知,也可有意識地為合唱歌曲增添一些元素。例如在《青春舞曲》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增添“啦啦啦”的人聲伴奏,增強學生對二聲部合唱的感知,提高學生二聲部配合的能力,有利于奠定學生班級合唱能力的良好基礎。
(三)采用豐富的輔助手段提高合唱能力
在班級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還可引入豐富的輔助手段,增強學生的班級合唱效果,并增強學生在班級合唱中的感知和體驗[5]。例如教師可通過隊形變化的輔助手段,增強班級合唱的視覺美感。例如在《校園的早晨》的班級合唱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以6-7人為一組跟著音樂節拍陸續上場,排出形狀各不相同且具有朝氣活力的隊形。學生在隊形變化的情況下要控制自己的聲音不受影響,更加考驗他們的班級合唱能力。在適當的訓練下,學生的班級合唱能力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除了采用隊形變化的輔助手段,教師也可采用特色動作的輔助手段。即在班級合唱的過程中,支持學生增加一些特色動作,以鍛煉學生對合唱歌曲的表現能力,同時也可提高學生對合唱歌曲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甚至還能有效增強學生在班級合唱中的合作意識。例如在《青春舞曲》的班級合唱演練中,學生可加入特色的跺腳動作,不僅可體現學生對民族地區音樂文化特點的理解,還能充分展現新疆音樂節奏的歡快,甚至可以展現這首歌曲中典型的切分音節奏型。此外,站在前排的合唱者還可用手鼓做出簡單的特色動作,以增強該合唱歌曲的音樂節奏感。在這樣的班級合唱練習活動中,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表現能力等都可得到良好的提升。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合唱活動,推動班級和學校合唱的健康發展
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通過合唱藝術實踐,檢驗并提升班級合唱水平,使課上課下以至整個學校形成濃厚的合唱氛圍,有道是:多一個舞臺,多一份精彩;多一個舞臺,多一批優秀的合唱團隊;多一個舞臺,多一批優秀的學生。因此,可適時舉辦班內合唱展示(小合唱為主),學校班級合唱展演(比賽),進而可舉辦學校自己的合唱藝術節日——校際合唱節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音樂教師應積極克服當前社會對合唱歌曲的“避讓”情緒,并加強對班級合唱教學的重視,正確認識提升學生班級合唱能力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積極探索多種有效的教學實踐路徑,推進中學音樂課班級合唱教學的順利開展,實現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從多個方面有效提升中學生的班級合唱能力。
參考文獻
[1]歐陽予彤.中學開展班級合唱教學的有效方法[J].華夏教師,2019(4):47-48.
[2]羅瑩.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策略[J].農家參謀,2017(23):115.
[3]宋瑞敏.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合唱教學分析[J].黃河之聲,2017(2):48.
[4]梁爽.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J].北方音樂,2018(10):228.
[5]高楚映.中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2017(61):161-162.
作者簡介:楊明亮(1962—),男,漢族,廣東湛江,本科,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