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主要指教材閱讀內容與課外閱讀的合理銜接,加強語文閱讀教學的連貫性,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基礎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效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時,可以依據群文閱讀理念進行改革,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就群文閱讀理念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影響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變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38
群文閱讀與傳統的閱讀教學不同,其在單位時間內就多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引導。在群文閱讀教學時,可以發現多篇文章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如都是同一位作者創作、描寫相同的事物、烘托一致的思想感情等。一般情況下,群文閱讀教學的文章篇數在4到8篇,不可偏差太多,因為篇數太少不能做出很好的對比教學效果,而篇數過多時會影響到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
一、群文閱讀理念分析及其教學意義
通過對群文閱讀理念進行深究可知,群文閱讀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教師只需要根據特定的閱讀議題就可以選擇相對應的教學閱讀文章,在選擇文本素材時,可以節選經典著作的片段,抓住其文章的精髓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引導,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1]。
群文閱讀突破了傳統單篇閱讀和單元閱讀教學的限制,在單位的時間內,以教學課題為導向,選擇相適應的教材文本和課外閱讀素材,進行同組閱讀教學,充分激發出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習熱情,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群文閱讀理念同時突出了嚴謹的規則性,在選擇閱讀素材時,需要依據相關的主題和議題進行篩選,確保各個教學文章之間的關聯性。當所選文章具有統一性和整體性之后,則可以充分發揮出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價值。
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實力,在群文閱讀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小學生可以在單位時間內閱讀更多的文章,同時學生的文章閱讀效率與質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其核心是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采取更加高效的方式,激發出自身的閱讀潛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群文閱讀理念實施現狀
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為小學群文閱讀教育理念的落實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工作開展時,遇到了很多的阻礙,其中應試教育思想對教師的影響就很大,直接影響到小學閱讀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很多教師開展了相關的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但是部分教師的后續評價工作,仍舊是以成績作為參考標準,沒有客觀地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在這種環境下,群文閱讀教學改革工作就會偏離初衷,無法充分地發揮出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使得群文閱讀教學成了應試教學的組成部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仍舊無法很好地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進而阻礙了小學生閱讀思維和想象力,降低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使得群文閱讀教學逐漸弱化,影響到了小學生今后的語文閱讀學習與提升[2]。
(二)部分群文閱讀教學效果較差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案開展時,教學的素材是由一條閱讀主線將其他多篇素材相互串聯起來,確保教學閱讀素材之間的相互呼應。在實際教學工作落實時,由于一些教師沒有較多的經驗,無法保證教學素材選擇的質量,這些教師在選擇群文閱讀素材時,沒有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沒有優化教材內容與課外素材之間的關系,導致了群文閱讀教學沒有合理發揮其工作價值。當群文閱讀的文章素材聯系性不強時,在單位時間內學生需要閱讀學習更多的文章,這樣會加重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壓力,影響到學生閱讀學習的綜合效果[3]。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時,部分教師沒有深入研究分析小學生的具體思維認知能力,導致了教師在選擇教學文本時,沒有切合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篩選出一些復雜的素材,直接影響到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三)群文閱讀中學生閱讀質量不佳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有限,當小學生的整體閱讀實力達不到教師設計的群文閱讀教學標準時,則會造成教學的差距。小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多篇文章的閱讀,如果教師的教學節奏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就會給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造成影響[4]。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創新時,可以發現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環節連接非常緊密,若是教師強行利用有限的時間完成群文閱讀教學引導,則會直接破壞群文閱讀的可行性。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有限,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理解大量的內容。并且當閱讀文本素材較多時,由于學生學習時間有限,因此只能是囫圇吞棗,無法從群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質量與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想要充分發揮出群文閱讀教學方案的優勢,不僅需要執行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閱讀,同時需要開發小學生提出的生成性問題,進而保障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果。但實際存在的一些教學情況是學生沒有提問與討論的時間,進而影響到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
三、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實施探討
(一)對比分析,嘗試教材內容的重組
在群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同時需要確保教學方案的可行性與實用性。在教學素材選擇時,應當遵循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規律,不能進行超前教學,給學生的閱讀學習造成較大的壓力。因此,在選擇群文閱讀教學內容時,并不是要求其中一部分內容必須是課外材料,在教學內容選擇時,可以從語文課本的教材內容中選擇教學素材,進而充分發揮出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優勢。因為教材內容都是學生學習過的內容,當相關聯的文章放在一組之后,學生可以通過泛讀回憶相關的知識點,并通過對比分析學習了解到不同的文章內涵,從中解讀出更多的語文知識,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效果。
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對相同主題的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為了充分突出小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思維認知能力,為學生設定相關的閱讀主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的文章中進行篩選,同時教師也對自己篩選的教學文章進行梳理優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管齊下,確保群文閱讀教學素材的豐富性,同時由于小學生參與到素材篩選工作當中,在后續群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時,小學生則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有效發揮出了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潛力。
例如,以兒童詩為主題,讓小學生從學習過的古詩詞當中篩選出4到5篇兒童詩,在學生篩選完成之后,教師則可以將所有的古詩詞書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對詩句當中的一些關鍵詞語和描寫進行研究分析,進而找出詩句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更好地體會詩詞的美妙。在進行群文閱讀拓展延伸時,則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想象力,讓學生回憶自己背誦閱讀的課外兒童詩,并開展一次兒童詩接力賽的游戲活動,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分享自己記憶閱讀的兒童詩,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核心素養。
(二)聯想歸納,提升學生閱讀綜合能力
在群文閱讀教學時,由于教學時間有限,為了保證達到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需要對群文閱讀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確保教學方案的精簡嚴密,突出各個環節之間的連續性。為此教師則可以制訂節段導引文章的群文教學策略,通過一些經典的節段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并充分激發出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可以在課后的時間進行文章的主動學習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綜合實力。
小學階段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群文閱讀過程中不必讓學生掌握過多知識點,可以以課內為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整合歸納能力。如對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進行收集分析,在小學六年的教學階段,其中包含了大量經典優秀的文章,其中部分文章都是出自同一位作者。通過將其文章進行歸納總結,可以更加透徹地了解作者,通過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詩人李白的名篇佳作就非常多,學生則可以收集對應作者的古詩詞,通過群文閱讀理解、感受作者思想的豪邁,讓學生可以從中解讀出更多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為了讓學生對比古典詩詞與現代詩詞之間的異同點,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篩選出現代的詩詞,讓學生通過對現代詩詞與古典詩詞進行對比,分析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而加深學生對相關詩詞的記憶效果。
此外,還可以是對同一情感的文章進行篩選,由于一篇文章的情感無法充分地感染學生,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課本中篩選相關的教學文章,進而通過多篇文章的情感疊加,更好地渲染文章的情感因素。
例如,在培養小學生愛國思想和家國意識時,則可以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找出表達愛國精神的文章,小學生從課本中則可以篩選出《詹天佑》《錢學森》《長城》《故宮》等優秀文章。從《詹天佑》《錢學森》兩篇文章中,學生可以讀出民族氣節,讀出中華兒女的堅韌和智慧,讀出主人公對祖國的一片赤子之心。而從《長城》《故宮》的文章描寫中可以體會到祖國大好河山,以及中華文化的精髓,能夠很好地激發出學生對祖國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在對多篇文章的集中閱讀下,可以使得學生的愛國情感得到很好的升華,進而更好地影響學生的思維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價值觀,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成長。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為了合理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設計完善合理的教學方案,并突出小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會平.小學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271.
[2]張少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236.
[3]許睿.“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實施策略[J].語文知識,2017(8):55.
[4]黃芙蓉.怎樣落實小學階段的群文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2018(2):112.
作者簡介:陸霞(1981.9— ),女,漢族,甘肅民勤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