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金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作為互聯網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無論在適應性和拓展能力上,都有著極大的變化,這也導致了高校輔導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得不做出改變,才能夠更好的和學生形成密切關系,方便工作的開展。本文通過對“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對其面臨的工作難點和模式進行了研究,旨在讓高校輔導員能夠更加合理的展開思政工作,提高教育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
引言:
互聯網技術因其便捷性,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應用日趨普遍,高校大學生受到飛速發展的網絡環境影響,已經明顯改變了生活和學習的方式,很多能夠在網絡上、在手機上操作的環節取締了原本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去完成的事情。在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節奏的前提下,高效輔導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也應該尊重這種習慣,在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時候,盡量切合這種生活方式,既能夠方便工作的開展,同時還可以取得更加效果。
一、“互聯網 +”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幫助學生理清網絡與現實生活
互聯網的浪潮豐富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讓信息的獲取途徑變得越來越便捷,很多人會選擇在網絡上完成溝通、交易和學習,但是這種情況同樣導致了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變得難以和人交流,由此產生的“宅”文化等,會使得對網絡的虛擬感覺過度依戀。在網絡和現實生活的游離過程中,很多學生會無法分辨真實和虛幻,甚至還發生過學生把自己當成游戲角色,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人身傷害等事件。雖然高校大學生已然成年,但是在面對這種虛擬感的事物時,仍舊缺乏自控能力,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一方面應該適應這種發展,利用互聯網和學生建立起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也需要輔導員能夠監督學生的成長狀況,避免過度沉溺于網絡當中,幫助學生理清網絡生活和現實生活的區別[1]。
(二)適應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態的模式
隨著互聯網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很多高校都選擇了適應這種發展,通過全新的模式來進行和學生的溝通和對自我的宣傳,而且這種渠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變得愈發靈活和有趣。例如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社會各界都能夠在官網上對高校進行了解,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學校又開通了微博和公眾號,不僅內容變得靈活,而且方式也更加親民。現在,很多高校又開通了短視頻或者其他自媒體的賬號,負責相關工作的輔導員和學生一起運營賬號內容,有些高校的賬號下甚至有上千萬的粉絲。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對高校的教育理念進行有效的推廣,甚至還能夠拉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可謂一舉兩得。
二、高校輔導員在“互聯網 +”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難題
(一)學生對于網絡信息的辨識能力弱
互聯網技術發展過快,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和流量龐雜,高校學生由于缺乏相關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導致在面對海量信息的時候,難以進行正確的辨識和認知。例如在網絡上,很多人會處于各種目的宣揚極端個人主義和拜金思想、炫富等,心智正在逐漸成熟的高校學生面對這些信息的時候,很容易造成思維誤區,形成扭曲的價值觀。還有很多網絡“毒雞湯”,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同樣會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而高校輔導員又很難做到隨時跟進學生的思想狀態,這就導致了學生在網絡信息的干擾下,難以對其進行辨別,做到為我所用[2]。
(二)網癮和網絡暴力
長時間的沉迷網絡會致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喪失,變得自閉。在互聯網中,無論是游戲還是其他活動,相對現實生活約束較少,而且獲取相應的成就感會變得更加輕松,很多學生都會在這一過程中沉迷網絡游戲。還有一些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心情不佳的人會在網絡上肆意宣泄形成網絡暴力,進而影響更多人的生活狀態。目前很多學生都是手機不離手,不定時的就必須翻看朋友圈和微博信息,這種習慣對于輔導員而言,很難做到根除。
三、高校輔導員“互聯網+”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方式的探究
(一)應給予學生相對隱私的空間
私密性是互聯網絡的一大特點,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輔導員應該善于利用互聯網的特性,挖掘互聯網的價值。例如高校的貼吧功能,能夠讓學生匿名咨詢或暢談一些不方便公開的問題,包括個人情感、對未來的規劃和自身遇到的心理問題等,在匿名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放下心里戒備,更好的釋放自己,在面對學習和生活壓力的時候,互聯網也不失為一種更合適的解決途徑。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還能夠滿足對學生需求的及時反饋,同樣需要注意的是,網絡還是一個開放平臺,輔導員需要甄別公開的信息中是否有不當言論,需要及時刪除。
(二)高校輔導員可以利用互聯網絡主動出擊
互聯網作為開放性的平臺,輔導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還應該主動出擊,借用互聯網的傳播性,積極宣傳政治思想工作。上文提到目前有很多高校和教師已經開通了個人媒體賬號,通過運營賬號內容對其思想進行宣傳,輔導員也可以收集有效內容,利用互聯網絡對大學生進行線上教育,這種模式能夠在相對輕松的氣氛中,讓學生接受教育內容,同時開可以展開積極互動。總的來說,輔導員應該將互聯網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而更加便捷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面對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下,高校輔導員首先應該擺正心態,不能一味的抗拒和阻撓學生使用網絡。其次就是應該對學生做出正向的引導,讓學生在互聯網+的環境下能夠做好對網絡信息的甄別和吸收。最重要的是,想要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輔導員能夠站在比學生更高的高度上去使用網絡,掌握主動權,為學生做好規劃,讓其在互聯網環境下盡可能更多地接觸正能量的信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戴娜. 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3):9-10.
[2]曹露丹.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