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飛 覃開兵
摘要:目的 分析游離腓骨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7.3-2020.3期間在本院接受游離腓骨移植治療的38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當做研究對象,通過評價術后并發癥與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分析臨床效果。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均經隨訪獲得,隨訪時間為12-24個月,平均隨訪時間為(18.26±3.24)月。術后有2例患者出現小腿外側肌群力量減弱情況,有2例患者出現足背感覺減退情況,2例患者出現股前外側神經支配區域皮膚感覺減退及麻木情況,但此情況于4月后基本得到恢復;術后未見感染、踝關節不穩及股骨頸骨折等不良情況;髖關節Harris評分優良率為92.11%。結論 游離腓骨移植治療ONFH可取得極佳的臨床效果,具有明顯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作用。
關鍵詞:游離腓骨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090-02
股骨頭壞死(ONFH)屬于一種進行性破壞的多病因疾病,其病因包括骨折、髖關節脫位、過量飲酒及長期服用激素等創傷性因素[1]。目前,臨床對于ONFH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多數認為是由軟骨下支撐力不足、血運破壞及股骨頭髓內壓增高所造成的股骨頭壞死性改變,隨著病情進展一般可導致股骨頭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塌陷,最終導致髖關節功能障礙,需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2]。因此,治療ONFH的目的就是改善患者的髖功能、延緩病情進展、減少髖關節置換次數及延緩人工髖關節置換時間[3]。本文就此分析游離腓骨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游離腓骨移植治療的38例股骨頭壞死(ficatⅡⅡ~Ⅲ期)患者當做研究對象,其中男女比例為21:17,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42.62±3.29)歲。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游離腓骨移植治療,具體為:患者取仰臥位接受全麻,于右小腿外側沿腓骨軸心線作一弧形切口,長12-15cm左右,起自腓骨小頭下5cm,切開皮膚及淺筋膜, 沿腓骨長、短肌與小腿三頭肌間隙切開深筋膜。銳性分離此肌間隙, 牽開后即可觸及腓骨。自遠端向近端沿腓骨剪斷腓骨長、短肌的筋膜及在腓骨外側的附著點后, 可清晰顯露腓骨外側面, 注意保留骨膜和部分肌袖組織。將腓骨肌拉向前方, 注意勿損傷腓淺神經。分別在遠、近兩端確定截斷腓骨的部位, 一般自腓骨小頭下5 cm處向下切取腓骨長6~8 cm。于截骨部位切開骨膜, 用兩把骨膜剝離器分別在腓骨前后作骨膜下剝離, 使其在腓骨內側相遇。沿骨膜剝離器與腓骨之間的空隙用小直角鉗將線鋸引出, 分別鋸斷腓骨遠、近兩端。用兩把巾鉗分別夾持腓骨兩斷端, 向外側牽開。從近端開始, 靠近腓骨依次切開小腿前肌間隔、趾長伸肌和拇長伸肌在腓骨上的附著部后,顯露骨間膜,貼近腓骨縱向切開骨間膜,繼續向外、后方牽拉腓骨,切斷脛骨后肌在腓骨上的附著部,以充分顯露腓血管束。將腓血管束遠端切斷、結扎,由遠端往近端沿腓動、靜脈內側銳性分離,結扎肌支及與脛后血管的交通支,切斷拇長屈肌與小腿三頭肌附著在腓骨上的肌纖維,將約1cm左右的肌袖保留在腓骨上,之后將腓血管近端切斷并縫扎,取出帶血管蒂的游離腓骨后立即用1%肝素鹽水沖洗腓動靜脈,以防血管內凝血,用溫鹽水紗布包裹備用。小腿傷口充分止血后逐層縫合,留置膠管引流管一條。由右髂前上棘內下2cm向遠端作長約8cm的縱切口,以使股前外側皮神經得到保護。在闊筋膜切開之后,充分暴露股直肌,將股直肌向內給予拉開,以使游離旋股外側動靜脈升支顯露,于遠端切斷、結扎后備用。然后將關節囊切開,于股骨勁前方開槽,使之適合植入的腓骨,同時刮取部分松質骨(在開槽處)作為備用。在C臂機透視下利用專用的清理壞死磨頭對股骨頭壞死組織進行清理,將異體骨及松質骨混合后植入股骨頭下區。在股骨頭內放置修剪后的腓骨遠端,其余部分需打壓嵌入骨槽內,在粗隆位置選擇可吸收螺釘妥善固定游離腓骨段。吻旋股外側動靜升支及腓骨動靜脈。
1.3 觀察項目
觀察并發癥與髖關節Harris評分優良率情況,其中髖關節Harris評分優良率評定標準為[4]: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為差。
2 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均經隨訪獲得,隨訪時間為12-24個月,平均隨訪時間為(18.26±3.24)月。術后由2例患者出現小腿外側肌群力量減弱情況,有2例患者出現足背感覺減退情況,2例患者出現股前外側神經支配區域皮膚感覺減退及麻木情況,但此情況于4月后基本得到恢復;術后未見感染、踝關節不穩及股骨頸骨折等不良情況;髖關節Harris評分為優的患者有21例,評分為良的患者有14例,評分為中的患者有2例,評分為差的患者有1例,髖關節Harris評分優良率為92.11%。
3 討論
如何更有效的治療ONFH是目前臨床面臨的一個難題,雖然此疾病的病因各不相同,但股骨頭壞死卻有著極為相似的修復過程與病理改變。據相關研究顯示[5]:在ONFH的自然病程中,存在80%左右未經治療的股骨頭壞死可在1-3年之中出現股骨頭塌陷情況。而一旦股骨頭出現塌陷情況,患者就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功能障礙,在嚴重時患者就不得不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6]。因此,早期的有效治療可有效延緩ONFH患者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時間,甚至可免除此手術。
腓骨移植是利用自身組織進行移植,患者基本不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不僅提供新鮮血供確保原有股骨頭的自我修復,還可確保患者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本文研究發現:本次研究結果均經隨訪獲得,隨訪時間為12-24個月,平均隨訪時間為(18.26±3.24)月。術后由2例患者出現小腿外側肌群力量減弱情況,有2例患者出現足背感覺減退情況,2例患者出現股前外側神經支配區域皮膚感覺減退及麻木情況,但此情況于4月后基本得到恢復;術后未見感染、踝關節不穩及股骨頸骨折等不良情況;髖關節Harris評分優良率為92.11%。提示游離腓骨移植治療ONFH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髖關節Harris評分,且較少會出現不良情況,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這是由于此技術可完整取出帶血管蒂腓骨段,分離出旋股外側動脈橫支及伴行靜脈,并成功于有利腓骨段動靜脈吻合通血,同時在6月內不負重,但可行髖關節屈伸-伸展鍛煉,解決了導致股骨頭壞死的
4方面病因:(1)股骨頭減壓可打破造成ONFH骨內壓增高于缺血的惡性循環。(2)將阻止股骨頭再生的硬化骨清除。(3)在病損區利用起支撐作用的皮質骨與誘導骨生成的松質骨進行填充,從而可有效支撐軟骨下骨及促進血管再生。(4)指導患者在一定時間中限制負重,從而促進愈合。最終達到減少髖關節置換次數、延緩人工髖關節置換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及減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綜上所述,游離腓骨移植治療ONFH可取得極佳的臨床效果,具有明顯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劍秋,程棟,楊勝相, 等.單切口游離腓骨移植治療II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28例[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9,42(6):599-602.
[2]董帥,蔡喜雨,朱征威, 等.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治療青壯年股骨頭壞死85例[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7,40(3):237-240.
[3]楊健,袁冰,韋卓, 等.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近期臨床療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6,13(2):59-62.
[4]董帥,蔡喜雨,朱征威.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技術總結及手術器械改進[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7,31(2):129-133.
[5]何丹,周玲,孫雅妮, 等.股骨頭壞死游離腓骨治療患者內心體驗及應對方式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3): 2989-2992.
[6]何丹,周玲,孫雅妮, 等.股骨頭壞死行游離腓骨移植患者術后疼痛狀況及疼痛護理滿意度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6):5207-5211.
基金項目:梧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合同(201702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