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旦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學習空間逐步得到發展與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成為基礎教育教學的主要形態,而提升在線教學質量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亟需研究的課題。本文依托UMU學習平臺,圍繞課堂教學、線上答疑、交流分享、綜合評價等幾個方面開展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在線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的優勢,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效支持,進而提升在線教學質量。
【關鍵詞】在線教學 網絡學習空間 高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186-02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指出,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點之一是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其中一項是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也明確提出要通過“網絡空間人人通”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學習空間對于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轉變學習方式,優化育人過程的作用愈來愈凸顯,有學者指出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能夠改變傳統教學形式,有效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2020年初,面對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門發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國上下利用網絡開展在線教學,網絡學習空間因其在資源、交互、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獲得了廣大師生的青睞。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注重培養學生空間想象、運算求解、數據處理能力、應用及創新意識,正因如此,數學成為學生心目中比較難的學科。高效數學課堂離不開三個要素:師生互動、優質資源和學習支持。師生互動是知識傳遞的動力和載體,有效師生互動能夠實現學生知識的自我建構;優質學習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針對性、個性化、按需獲取的資源有助于幫助學生彌補學習漏洞;學習支持能夠化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降低學習負面情緒,提高學習投入度。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隔空教學”,學習臨場感差、交互程度低,師生均難以及時獲取對方的反饋。這給在線教學增加了很大的挑戰性,教學效果如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如何?怎樣保障學習質量?面對一系列棘手問題,廣大教師開展了大量探索,網絡學習空間成為不二之選。本研究以翻轉課堂教學理論為指導,借助UMU互動平臺搭建的網絡學習空間,營造了輕松、愉悅、交互、支持的學習環境,極大提升了學生高中數學在線學習信心和能力。
一、翻轉課堂,線上線下任你選
翻轉課堂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及建構主義的基本思想,翻轉了傳統教學結構、教學方式和教學流程,創新了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并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成為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進行學習的網絡平臺,是教師、學生、管理者等教與學的各個主體之間進行溝通、分享、交流、反思、傳承等教學活動的載體。疫情之下的教與學完全打破了現有的教師+課堂的方式,網絡學習空間可以派上用場發揮作用。教師可通過空間進行課前個性化推課、課中答疑互動、課后推送作業。
課前教師對課堂即將學習的知識制作微課,開展課前導學。學生在網絡學習空間上自主學習,帶著問題有針對地預習,從而在課堂上能迅速把握重難點。在線集體授課模式下,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可能會出現優秀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情況。教師將涉及課堂重難點的微課分享到網絡學習空間,學生根據個人學習基礎“菜單式”自助選擇學習內容,控制學習進度,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疫情在線教學期間,本人根據教學進度從“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粵課堂》等資源平臺中精選優質課程資源,推送到網絡學習空間,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高效學習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線上答疑,直播互動解難題
高中課堂學習任務重、知識容量大,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較高,而數學學科涵蓋大量的概念、公式、圖形等,需要學生更多的認知投入。疫情在線學習期間,學生學習效率普遍較低,雖然自主支配的時間相對更長了,如果缺少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居家學習會面臨較大的困難,長時間問題積累容易造成學習障礙或心理負擔。針對這種問題,本人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實現師生直播互動答疑。圍繞個人學習困難,學生通過空間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空間的關鍵問題可視化萃取區域會顯示問題的關鍵詞輔助師生互動。
1.普遍問題,統一突破。對于學生反映的普遍問題,比如解三角形中正弦定理內容,正弦求角時學生往往只注意到銳角,忽略鈍角;分類討論情形時也容易犯錯。本人對以上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線上集中處理,統一輔導。
2.特別問題,小組協商。協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利于知識的共享與創生,然而,傳統線下環境中,協作學習因條件限制不易開展。在線學習期間,網絡學習空間卻可以讓小組協作學習成為常態。本人在常規教學中建立協作學習小組,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從教師、課代表、小組長再到小組成員組成不同學習目的和要求的協作小組,互幫互助開展在線答疑和輔導。
譬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學生出現的公共問題時,本人將問題置于在線學習小組中去解決。小組開展活動的時候,教師適時將問題放到網絡空間上展示出來,通過小組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個別化突破,以小問題撬動學生的大智慧,讓學生在集思廣益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建構知識。
3.個性問題,及時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課堂中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學生可直接通過網絡學習空間給答疑教師留言,答疑教師在第一時間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面臨各種突發或不可思議的問題,譬如,某位學生作業提交“我不想學了”時,是學習上遇到了障礙還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及時從學生的學習空間中獲取學習行為軌跡,在掌握一系列有效信息后,第一時間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重拾學習信心。
三、交流分享,經驗收獲感悟多
日常小組活動的開展,以交流、互動、分享為主題,重在學習內容的方法總結,讓學生在互動中構建知識網絡。作業問題的提出、解決、成果分享,也第一時間展示到班級空間,以記錄學生的成長歷程。
以往,試題評講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借助深厚的知識背景以及對學生的精確分析,牽引學生從試題的錯誤中走出來。然而,教師主導的試題評講由于缺乏學生深度反思過程,導致同樣的問題學生依然犯錯不止。疫情期間,可以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將試題評講的舞臺交給學生,這個過程能夠充分暴露學生思維中存在回的誤區,幫助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澄清慣性思維和錯誤理解。由此,在線教學期間的全市復測后,本人組織了一次“非常主播”的活動。(
)
“非常主播”活動得到了學生、小組以及其他教師的肯定,形成的美篇也成為網絡學習空間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四、綜合評價,總結提升成長快
日常作業可通過平臺上展示,匯總每周數據對表現好的學生和小組在小組活動中予以表揚,表現不好的適當批評和提醒。例行開展周測,借助網絡學習空間統計出學生作答數據,教師針對突出問題開展線上指導,必要時錄制微課分享到班級學習空間。定期開展大型考試,在學生正確率和班級整體對比中尋找問題、改進教學,從而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基于UMU的網絡學習空間為疫情下的教學師生互動交流提供了有效的載體,在高中數學在線教學過程中取得了一定實效。未來,教師還需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進和創新教學模式,持續不斷得學習和使用網絡學習空間,達到與日常教學深入融合的目的,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2018年度專項課題《面向教學融合的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研究一一以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例》(立項號:18JX0709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謝陽騰國內網絡學習空間研究綜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15-16):154-157.
[2]王偉,趙桐,鐘紹春.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網絡學習空間設計與案例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71-77.
[3]夏飛.關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智庫時代,2019,121-122
[4]謝茂森,張家錄,鐘嘉鳴.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研究[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6,25 (3):75-83.
[5]王云,李國榮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應用研究——以高中數學課堂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2. 46-49.
[6]祁鳳,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教學研究,2019,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