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祥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推進,基礎教育愈加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發展,并且已得到社會各界認可。而小學美術作為基礎教育內容之一,已經引起了學校和家長廣泛重視。孩子們也更愿意以繪畫為手段,通過線條、色彩、造型等表現手法,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抒發內心世界的情感?;诖?,本文主要以兒童繪畫心理學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為分析重點,探討小學時期美術教學中,學生情感目標的培養,探究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策略,培養學生最基本的美術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五彩世界;繪畫心理學;美術核心素養
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天真、純潔的,他們對世界充滿著憧憬與新奇,繪畫恰是他們感知世界、表達情感的最簡單有效的表現方式,隨時隨地總想拿起自己畫筆描繪心中說不完的五彩世界。如何引導他們在課堂中,利用自己手中的稚嫩畫筆構建自己心中所感知的五彩世界,又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實現對觀察力、審美能力和想象力等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是我們本課題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聯系生活 感受繪畫心理
小學美術課程主要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線索來組織學生的美術學習。藝術源至于生活,學生的繪畫過程就是他們的心理表現過程,他們通過筆下的五彩世界來感受來自生活體驗的內心情感和樂趣。新課標指出:把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放在首位,強調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僅是繪畫老師,還要承擔起心理輔導的老師。通過繪畫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不單單是傳授美術知識、技能,還要通過繪畫世界了解,培養孩子的諸多的良好心理品質。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選擇教學的素材,激發他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能大膽的“說”出來。
例如教學《我的一家》一課時,要求搜集一些孩子家里場景或爸爸媽媽等一家人的照片,進行分析表現,發現有一個學生畫了自己一個人在寫作業時的憤怒場景,而不遠處一個媽媽低頭拿著手機,忘我開心的瞅著手機屏幕。畫面一遠一近、一大一小、一喜一怒形成鮮明的對比,孩子用夸張的手法把自己的憤怒畫到了“極致”。顯然,這是孩子在“控訴”自己遇到的難題,而媽媽卻置之不理。
由于年齡的限制,孩子不擅長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世界。只有筆下的五彩世界,才是反映了他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以及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繪畫心理學認為,孩子的這一特殊的繪畫“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線條、色彩、圖形、人物、環境、布局,顯示著孩子的性格、氣質、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當時的情緒特征。我們要學會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這種表征性“語言”,洞察他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想象力。
二、營造氛圍 樹立繪畫信心
小學美術教學就是讓學生在課堂藝術教學氛圍中受到美的熏陶,學會感知美、欣賞美,培養審美能力,樹立信心,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環境與學習氛圍,讓孩子從實際生活中領悟繪畫的獨特價值。而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并積極自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手段。為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我們應根據小學生愛玩和好動的年齡特征制定了相應的的教學策略,通過多媒體、創設游戲、樹立榜樣、多維評價、搭建展示平臺、展覽等手段營造學習氛圍,讓更多的孩子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興趣自然會提高,同時也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如在二年級美術下冊冊《彩點點》教學中,我用多媒體對相關內容進行演示,讓學生通過觀看產生身臨其境感覺,用微視頻方式展示繪畫作品形成過程,使學生在創作氛圍中更好的感受對色彩的運用,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樹立大膽創新的信心,使用彩色點和線條方式描繪出自己想象的五彩世界,感受不同色彩帶來的視覺和感覺沖擊,并展現出自身創作風格和繪畫表達效果。學生繪畫后教師對繪畫內容進行評價并進行展示。同時運用繪畫心理學對學生作品進行分析:一般喜歡將多種顏色搭配使用學生,其在性格方面開朗、樂觀,人緣好,以受他人歡迎,但也易產生浮躁心理,而通常只采用一兩種顏色學生,存在冷靜、謙讓,以及不喜歡與人交往和不容易接受挑戰等特征,對于這兩種類型學生,教師授課中應盡量讓兩者相互接觸,適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健康發展[3]。
給了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寬松的學習氛圍,使他自尊、自信、自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習,樹立信心,這是孩子獲得進步的心理動力。
三、合理評價 發展健全人格
教學評價是美術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繪畫心理學認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以給學生作品進行打分,缺少相對靈活和人性化的評價標準。這種方式不可避免的造成片面性和教學上的局限性,沒有考慮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美術學科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審美能力和想象力等基本的美術核心素養,所以不能再用“畫的好不好”或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水平。兒童繪畫心理學提出:學生年齡特征、個性品質的差異和能力水平的高低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孩子的表現。對于好勝心、進取心強的學生,教師應當肯定其成績,但更重要的是加強引導,培養其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對心靈豐富、自由幻想、內向、自卑的學生,教師應當愛護和鼓勵,表揚其一點一滴的進步,促進其能力的發展及個性心理的轉化,重視對其進行褒獎,鼓勵其學習的興趣。美術教學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對于學生個性心理的培養、完美人格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心理學提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又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多加強積極的心理暗示,例如課堂上多用些:“你真棒!”“你畫的真好!”“沒問題,你肯定行!”等等鼓勵性評價言語,也可以和孩子們交流時在距離上稍微靠近些;或輕撫他的頭,拍拍他的肩;用平緩的聲音、和藹的表情提醒孩子們慢慢來。對學生來說,成功的感覺往往來自老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表揚。
我在執教《我心中的太陽》一課時,首先營造了很寬松的作畫氛圍,孩子們興趣很濃,表現得無拘無束,有的學生創作出扎小辮的太陽,有的帶帽子,有的瞪著大大的眼睛,有的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充滿了兒童特有的氣息。他們表現的就是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可能會看不懂,不理解,甚至無法定出高低。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臺上,然后提問:“你認為哪位同學畫的太陽既神奇又美麗?”這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去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發現創造的價值。接著在提問:“說說自己的小太陽有多美麗和可愛。”這個問題我指名給動手能力相對落后的學生回答,讓他們進行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樣去表現太陽。這樣引導的學生自評互評,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并且提高他們對美的鑒賞能力。通過多角度的合理評價,知道他們內心五彩世界,以便教師能夠了解他們繪畫時的心理過程,以引導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發展,從中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也為發展自己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礎。
四、尊重個性 培養核心素養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旨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從而促進個性日益完善的教育。繪畫心理學認為:美術教育作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肩負著以獨特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的任務。作為一名小學的美術教師,如果要成功地把美術課上成博得學生們喜愛的課,教師就要從孩子筆下的五彩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滿足了每一個孩子的個性表現心理,逐步培養美術
小學生正處于兒童和兒童向少年過渡的時期。小學生的繪畫是孩子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是他思想的表達,有自己的個性,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尊重他們對各自的興趣、愛好、特長的自主選擇權,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年他在中學學習時,最怕做數學題和寫文章,但他卻十分喜歡畫畫,有幾次上素描課,他總是根據自己的愛好畫其他東西,圖畫老師站在一邊觀看,沒有對他批評,而是笑而不語,正是這樣的學習環境奠定了他日后的漫畫成就。
當學生的個性在受到肯定和尊重時,這對他們將是莫大的鼓舞,他們會排除心理上的外部壓力,心情愉快、思維活躍、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喜愛繪畫的學習中去,使潛能和興趣都得到最佳的發揮。所以,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原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個性潛能,力求每節課都留給學生一些想象、創造、個性發揮的空間,使學生的創造思維活躍起來,既樹立了孩子們的信心,又讓所有孩子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審美能力、觀察力、想象力,逐步形成美術核心素養。
畫由心生,心手相通。毫不夸張地說,沒有這次對兒童繪畫的研究,我們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畫筆下那五彩的童心世界,孩子心中的五彩世界有自己的內在邏輯和表達方式,蘊藏著他們的思想與活動。任何一件作品的涂鴉、大小、用筆的輕重、色彩、構圖等都有著特定的“言語”,學會傾聽這種“語言”,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勝過千言萬語。每一次欣賞、分析他們的作品過程,我們都會被這些充滿童真童趣的五彩世界的心靈作品深深吸引。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孩子的心靈就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彈一下它,就會使其他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像這一根琴弦一樣,發揮著積極、共鳴的作用,帶動身邊所有孩子,讓他們的心靈更美好、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以積極、樂觀、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質投身到學習生活中。
參考文獻:
[1]格羅姆《兒童繪畫心理學》 ?譯者:李甦 出版年:2008-1 ISBN:9787501961207
[2]《試論繪畫心理輔導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 金燕麗https://www.taodocs.com/p-129857122.html
[3]周郅瑄《小學美術課堂有效示范教學的策略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45(07):101-102+105.
[4]任雅婷《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00(04):273.
[5]流夢淚殤 《兒童繪畫心理學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新浪網http://k.sina.com.cn/article_6514046989_18444780d00100bj0w.html
[6]嚴鑫《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美術素養提升的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