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清
摘要:開好勞動課程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過對慈溪市乾明學校近幾年勞動教育的探索,從確定課程目標、抓實教學內容、用好教學方法等方面介紹在農村學校開設勞動課程的實踐,期待讓全社會改變對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認知,配強師資、做實勞動教育基地,進一步落實勞動教育。
關鍵詞:勞動課程;綜合素養;勞動教育
一、勞動課程的理念認知
勞動在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全黨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事實上,勞動教育作為對人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的教育內容,一直都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
勞動課是以重能力、關注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引領的教育活動。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具有全面育人、與教育綜合改革相關聯等特點。勞動課的動手實踐、親身體驗的學習內容體現了教改的方向和精神,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勞動課程的設計實踐
(一)確定課程目標
勞動教育的本質內涵在于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增強學生體質,提高精神境界。對原有學科課程中的勞動教育要素進行發掘、整理,基于勞動教育的基本目標,形成學科課程勞動教育的目標體系,落實課堂教學。從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態度、勞動觀念等角度對勞動性課程的課程目標進行重構,發揮課程功能和課程價值,服務于學生勞動素養和勞動觀念的培養與形成。
1.勞動課程應以育人為目標。以慈溪市乾明學校為例,學校開設了《蘭潤童心》《中草藥種植》等校本課程。其中蘭花栽培課程,建構了從育蘭、賞蘭、研蘭再到學蘭,以育蘭為載體、學蘭為核心的完整勞動育人體系,完美地闡釋了從勞動到勞動教育的理念,勞動是措施、是載體,通過勞動教育形成對勞動正確的態度和看法,弘揚勞動精神,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通過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最后達到以勞育人的目標。
2.勞動課程應以傳播文化為目標。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作是高潔典雅的象征,并與“梅、竹、菊”并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學校的蘭花栽培課程,從育蘭、賞蘭、研蘭再到學蘭,充分體現了文化傳承功能。
3.勞動課程應以聯結家庭勞動與社會勞動為目標。每年的親子種蘭是學校特色活動:邀請家長到校和孩子一起種蘭,教師給家長和孩子講解種蘭流程,然后開始集體種蘭,種好的蘭花插上寫有孩子班級姓名的標簽,統一放到學校蘭苑內。這樣能有效地聯結家庭勞動教育指導和社會勞動教育。
(二)抓實教學內容
1.創建勞動教育基地。學校從2011年開始,在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對學校東邊的一塊空地進行合理規劃,用于種各種花卉、水果、中草藥、農作物等。至今已建成總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的學生綜合勞動實踐基地。
2.抓好常規勞動教育。讓平日在家庭中很少參與勞動的學生在學校負責打掃班級衛生和責任區衛生,改變值日變成家長行為的不良傳統;拓展午餐時間的勞動教育功能,學生參與取餐分餐,自己收拾整理餐具,在勞動與分享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會感恩、懂得回饋、珍惜勞動成果、尊重他人的付出。
3.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以種植魚腥草、金錢草、金銀花、益母草等中草藥,旨在對學生進行中草藥知識的普及和教育的種植教育課程。按季節種植矮牽牛、一串紅、三色堇等各類花草,是學生感知美、欣賞美的審美教育課程。種植春蘭、蕙蘭、劍蘭、寒蘭等,是讓學生“識蘭、育蘭、賞蘭、學蘭”的育人教育課程。
(三)用好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勞動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難得而真實的學習情景,授課教師利用勞動教育真實的情景資源,開展以解決問題和思維發展為目標取向的教學方式。側重于“情景”“過程”“思維”幾個關鍵詞,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和發散思維、提升能力、培育素養。利用勞動情境,用更多的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情景式教學,做到從知識導向到素養導向的轉變。無論是知識講解還是實踐操作,盡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獨立思考。
2.親身實踐法。學校開設了“蘭苑”勞動基地。蘭苑內設施齊全,遮陽系統、通風系統、光照系統等全部齊備。目前栽培的蘭花品種主要有春蘭、蕙蘭、劍蘭、寒蘭等,數量達五百余盆,是學生“識蘭、育蘭、賞蘭、學蘭”的主要活動基地。種好的蘭花插上寫有孩子班級姓名的標簽,這盆蘭花也成為孩子在學校六年的一份牽掛,給蘭花澆水、換盆、施肥、防病成為孩子在學校的一項重要勞動,也將是畢業時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三、結語
勞動教育具有時代緊迫性。當下,需要改變有些兒童、青少年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好逸惡勞、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習性;改變“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干活,人就可以少勞動,甚至不勞動了”的觀念,端正人們的勞動價值觀念,讓農村學校的孩子認得清韭菜和麥苗、番薯和馬鈴薯,熱愛勞動。
勞動教育應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勞動教育課堂教學重在理念轉變、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各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的機會,滿足學生探求未知、體驗成功、合作交往的需求。教師要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行動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解析出勞動課程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路徑和操作手段。
基于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們也期待:一是對“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一課時”、學生課外校外勞動時間規定廣泛宣傳,讓全社會認識“開齊、開足、開好”勞動教育課的重要性;二是重視勞動教育師資的配備和培訓,師資是課程實施的關鍵,高素質、專業化的勞動教育課師資隊伍,是實現勞動教育課以勞育人目標的重要保障;三是拓展、保障開展勞動教育的場所,因地制宜在校內外建設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農村地區可安排田地、山林、草場作為學農的實踐基地……”不是每一所農村學校自身能解決的,需要政策的配套,多方的協作。
參考文獻:
[1]葛晶,程文華,崔寶發.實施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勞動教育課程的必要性及教學建議[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8(1).
[2]李群,郝志華,張萍萍.喚醒勞動教育的靈魂,勞動課如何高效有活力?[J].中小學管理,2019.5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