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月 高舉敏
【摘要】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復合創新型外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法語專業學生也面臨著轉型。因此,地方高校應從社會需求出發,積極探索復合創新型跨境電商法語人才培養模式,以期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進程。
【關鍵詞】跨境電商? 人才培養? 新舊動能? 產學合作? 法語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第二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互聯網+”跨境電商產學合作“雙師型”法語教師隊伍建設》(項目編號:20180223902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H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1-0051-02
自2015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會議中提出“新舊動能轉換”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即通過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由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轉換掉以資源和政府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一過程中,跨境電商的加速發展必然加快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形成對外貿易的新業態、新模式。據2019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2019年預計增至10.8億元,踏入十萬億市場。在這一背景下,跨境電商的發展對復合創新型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目前,跨境電商主流平臺和跨境電商人才使用的語言多為英語,對法語等小語種的跨境外語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多。當今,具有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知識的外語跨境電商人才缺乏,社會需求與跨境電商人才之間存在嚴重脫節,因此,地方高校應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的辦學實際,積極探索復合創新型跨境電商法語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法語人才。
一、跨境電商對法語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電子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電商物流及異地倉儲送達商品,從而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目前,國內外的企業多借助于亞馬遜、Wish、Ebay、阿里巴巴國際站、全球速賣通、Lazada、敦煌網等跨境電商交易平臺拓展海外市場。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阿里巴巴等組織機構的研究報告,我國跨境電商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已嚴重制約了外經貿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轉型升級。僅在山東,有3.5萬家傳統外貿企業,這些企業需要跨境電商人才約50萬。[1]目前,跨境電商人才也多為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等專業,外語+商務的復合型人才仍存在缺口, 跨境電商行業需要復合創新型外語人才,一方面跨境電商涉及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國際物流等知識,另一方面要求跨境電商的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最低達到大學英語四、六級水平;此外,跨境電商從業人員還需要具備跨文化商務溝通能力、解決糾紛能力,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和信息技術等。
法國是歐洲的主要消費市場之一,也是電商行業的重要市場,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據國外媒體報道,法國電子商務市場份額到2019年底,將達到1042億元。而“中國制造”已成為法國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法國以外,全球有許多法語國家和地區,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中國與許多法語國家與地區,如比利時、瑞士、加拿大、非洲等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與這些國家與地區進行跨境電商交易過程中,不僅需要扎實的語言功底、跨文化交際能力,也要了解當地的消費習慣、宗教信仰、風俗禁忌、法律政策等,而且還要具備跨境電商的綜合素質和實操能力,因此,跨境電商的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復合創新型法語人才。目前,法語專業畢業生具備較好的語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缺乏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等商務方面知識,受教學資源等軟硬件局限,學生缺乏實訓經驗,無法很快融入工作環境,企業招聘的法語人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對其進行跨境商務二次培訓。
二、地方高校跨境電商法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缺乏“法語+電商”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完善
跨境電商是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本科院校對于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尚處于探索階段,沒有現存的培養模式可供參考。[2]目前,地方高校法語專業注重學生法語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等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中雖然設置了商務方向,開設了幾門商務常識性課程,使學生具備了一些商務基礎知識,但是缺乏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沒有將跨境電商作為獨立專業開設,沒有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中設置商務法語、國際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實務等核心課程,但是由于缺乏校內實訓中心,跨境電商平臺操作運營等實務課程無法實施,以致學生不能掌握跨境電商的相關實操技能。課程設置、培養模式上有些趨同,沒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缺乏專業方向的針對性,沒有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不一致性。
2.缺乏跨境電商專業師資
地方高校法語教師均經受過系統而專業的法語學習,具有較高的法語語言能力和知識水平。目前,商務專業教師缺乏,開展商務教學的專任教師為語言文化方向,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對商務專業方向知識了解不多。商務方向專任教師由于缺乏跨境電商專業知識,缺乏跨境電商實操經驗和平臺經營經歷,教學多為紙上談兵,少數授課教師通過工作中與同行學習或者外出短期培訓積累相關知識和經驗,跨境電商知識結構調整和更新需要一定的時間,有些教師甚至不愿轉型。
3.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欠缺實踐教學環節
目前,地方高校的商務法語課程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沉悶,教學效果不佳。由于缺乏實操軟件和實訓平臺,教師重視理論知識灌輸,將學生的實操安排到大四實習階段,而且有些實習也只是形同虛設,由于涉及商業機密,實習生畢業后也不一定到實習單位工作,實習單位只會讓學生用虛擬數據模擬上機,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實操,因此,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等能力均不能得到有效鍛煉。
4.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地方高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現實中校企并沒有實現深度合作,企業給學生提供的實習崗位多為語言類,鮮有涉及實操性的工作,學生不能參與企業的實際運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環節上缺乏實效;此外,指導實習的專業教師不能及時跟進,不能定期到企業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導致學生實習的實效性較差。
三、構建跨境電商法語人才培養模式
地方高校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以培養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復合創新型法語人才為己任,從以下方面進行構建和創新,為區域經濟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的推進輸送高質量的復合應用型商務法語人才。
1.以崗位需求為導向,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山東省是中國實行新舊動能轉換的第一個綜合試驗區,試驗的意義重大而深遠,山東2018年跨境電商實現進出口27.5億元,出口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3]為了服務當地經濟發展,滿足跨境電商對復合型法語人才的需求,校企應聯合制定精準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跨境電商的核心技能為設置依據[4],調整法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法語專業能力培養為基礎,以綜合應用能力為核心,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線,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能夠使用法語熟練操作跨境電商平臺(亞馬遜法國站、Cdiscount等),熟悉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等業務,具備一定的營銷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法語人才。
2.校企合作重構復合型跨境電商法語人才課程體系
根據企業崗位能力結構需求,企業根據市場導向參與調整法語課程體系,使法語畢業生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一方面,注重法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保留原有的法語語言基礎課、語言技能課等,將法語作為跨境電商專業內容學習的載體,使學生具備扎實的法語語言功底,具備較好的法語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加強教學實踐課程建設,注重培養跨境電子商務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三年級開始增設跨境電商理論知識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拓展課程,不僅學習商務禮儀、商務談判等課程,還要掌握電子商務的整個流程(開店—選品—產品描述—產品圖片制作—產品上傳—詢盤回復—訂單發貨—國際物流—處理糾紛—放款提款等環節),模擬商務環境來鍛煉學生的商務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教學環節中引入合作企業——山東恒邦教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邦教育)的跨境電商實務操作學習包等資源,使學生在校外實習前已經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四年級下學期學生到恒邦教育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企業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技能訓練環境,并與高校開展訂單式培養等合作,學生通過在實習基地的真實情景實操,參加真實項目的運作,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實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實習后就能上崗,避免畢業后進入企業的二次培訓,提高實效。
3.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地方高校應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共培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一方面,法語專任教師充分利用“中國大學MOOC慕課”等在線課程,學習相關的課程理論,鼓勵商務課程專任教師定期到合作跨境電商企業恒邦教育進行培訓,通過主流跨境電商平臺(亞馬遜等)實現線上線下產品刊登、營銷實戰,定期輪崗鍛煉,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同時積極申報課題,撰寫論文,編寫教材。另一方面,邀請企業內部核心團隊到學校現場授課,明確企業對跨境法語人才的要求,傳授行業發展前沿知識及實操環節,解讀最新國家跨境電商政策,分享跨境產品的開發思路,保證推進專業較快發展。此外,地方高校的法語教師可以定期到恒邦教育為企業員工進行語言培訓,提升企業員工的語言能力,以便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雙贏。
4.推進教學模式改革
改革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以社會經濟發展、企業需求為導向,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通過“互聯網+”教學、慕課微課等信息化教學方式,利用實操軟件,模擬商務環境,讓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使學生從語言技能型向專業知識型轉變,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5.共建跨境電商創業平臺
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便利資源,建立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業孵化基地,高校相關部門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通過整合企業、學校院系間的專業優勢資源,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團隊投入到跨境電商的創業中來,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指導和服務。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積極申請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在參與課題及競賽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意識,積累寶貴的經驗,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通過與恒邦教育長期合作,共享該公司的優勢資源,共建法語跨境電商實訓平臺,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在企業運營真實店鋪,學習選品、產品描述上架、廣告營銷等,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來為企業提供優秀的法語跨境電商畢業生,達到校企產教合作雙贏的目的。
四、結語
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地方高校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積極探索跨境電商產學深度合作的法語人才培養新模式,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模式、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構建,培養復合創新型的法語跨境電商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提升法語專業人才的競爭力,為跨境電商的持續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保障,這也必將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劉曉飛,亓春霞,高騰飛.產教深度融合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對外經貿,2019(7):135.
[2]王瑞.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三創”能力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6):40.
[3]山東2018年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OL].http://news.iqil u.com/shandong/yaowen/2019/0122/4174020.shtml.
[4]楊琳琳,鄭芳.“434現代學徒制”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9(25):9.
作者簡介:
孫傳月(1982-),女,漢族,山東煙臺人,講師,碩士,法語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法語詞匯學與法語教學研究。
高舉敏(1963-),女,漢族,山東煙臺人,副教授,法語系主任,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與法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