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美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高校歷來重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疫情期間更是如此。新冠肺炎傳染性強,感染人數多,容易使教師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家庭辦公、網絡“直播”上課等也給高校教師帶來一定心理壓力。高校通過推進信息公開、加強人文關懷、加大文化引領、搞好心理咨詢、做好防疫工作等途徑,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保障高校和諧穩定。
關鍵詞:新冠疫情;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高校非常重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強,危害性大,它不僅會損害被感染者身體健康,還會給被感染者及他人帶來一定程度的恐慌及壓力。由于疫情影響,高校暫未開學,高校教師在家通過網絡直播上課,通過網絡平臺處理公務。他們的思想狀態直接決定了課堂效果和工作效率。“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面。”重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助于幫助教師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心理障礙,也有助于教師把客觀準確、積極向上的信念傳達給學生,給廣大學生以正面引導。高校應把握明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多措并舉,做好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一、信息公開透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我國突然爆發并迅速蔓延。由于它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且目前對于該病毒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和足夠的防護物資,加之公眾面臨著長時間的居家隔離,使得民眾對于疫情的敏感程度更甚。在此背景下,公眾不僅身體健康受到威脅,心理健康同樣存在風險。”風險接踵而來,容易造成社會恐慌,高校可通過以下措施,加強疫情期間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建設。
(一)公開疫情信息
高校通過網絡平臺每天推送疫情相關數據和病毒相關信息,讓高校教職工充分了解病毒特性,一方面,提醒他們和家人少出門、勤洗手,注意自我防范。另一方面,通過對治愈信息的宣傳,讓教職工了解病毒雖然可怕,卻是可戰勝、能克服的,幫助他們樹立信息、強化決心。
(二)公布相關政策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防疫工作也需有據可依。切實有效的防疫政策可為疫情防護工作提供有效指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均出臺了一系列防疫政策,對單位和個人提出了相應要求,高校也根據自身狀況,制定一系列文件,積極推進疫情防護工作。高校應通過校園網、工作群等宣傳平臺,將國家、省市及高校防疫政策及時傳達給教職工,讓教職工遵照實施,為防疫工作做出貢獻。
(三)公開防疫現狀
為打贏疫情阻擊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采取了多項措施。高校應通過宣傳平臺,把防疫措施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給教職工,讓他們了解疫情現狀、國家醫療條件、救助措施及成效等,明確黨和政府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高校各級宣傳部門應注重宣傳時效,及時地把高校在政策落實、信息報送、消毒通風、心理輔導、隔離室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展示給教職工。
二、 加強人文關懷
在疫情期間,加強人文關懷,讓教職工感受組織溫暖,有助于堅定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一)關懷慰問
高校領導要注意加強對一線防疫人員及特殊人員的關懷慰問,讓他們在特殊時期,仍能感受組織溫暖。二級單位通過校園網、微信群、QQ群、釘釘等方式,扎實推進文件學習,進行相關政策宣傳和解讀。通過網絡平臺關心教職工的生活、工作情況和健康狀況。對不善運用網絡手段交流的離退休教師,建立電話隨訪制度,定期了解教職工身心狀況。
(二)幫扶服務
學校和學院成立志愿服務小隊,對于居家隔離,不方便外出購物的教師,通過微信、QQ等網絡平臺,登記相關需求,由基層工會提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保障其基本需求。遇有特殊困難的教職工,要高度重視,列好需求清單,建立一對一幫扶制度,及時幫助其解決困難。
三、加強文化引領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文化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發揮文化引領作用。
(一)征集防疫作品
高校通過征集防疫作品,表達對抗疫工作的支持。教職工可把防疫故事及祝福以文字或書畫等形式展示出來,抒發教職工對國家和人民的祝福,既為防疫工作貢獻力量,也有助于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防疫心態。
(二)錄制宣傳片
高校可通過選取不同身份的人錄制不同內容的宣傳片,增強宣傳效果。選取校領導錄制祝福視頻,表達高校對教職工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的關心,傳達戰勝疫情的決心。選取威望高、群眾基礎好的教師代表,請他們錄制視頻宣傳片,宣傳疫情及防疫相關知識,增強教職工對疫情知識的了解。選取學生代表,傾聽他們的心聲,向教職工表達祝福。這樣,既讓高校教師感受到組織的溫暖,也幫助他們更多了解疫情相關知識,注入信心和力量。
(三) 發展校園文化
高校可充分發揮校園環境在教職工思想政治建設中的作用。在校園門口、教室、宿舍、辦公樓等公告欄,利用標語、口號等不間斷推送防疫情況,表達對教職工的溫情關懷。讓教職工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四)宣傳典型案例
積極宣傳防疫一線的典型案例,讓大家樹立疫情防疫人人有責的思想。一批逆行者為防疫工作付出了汗水、淚水,甚至生命的代價。高校選擇典型案例進行宣傳,讓大家感受到英雄的無私付出,提醒教職工珍惜防疫成果。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五)消除疫情謠言
疫情期間,由于病毒危害導致人們產生恐慌心理,容易滋生針對疫情及政策的謠言,高校應加強預防,防范謠言的產生,制止謠言傳播。宣傳部門要特別注意信息甄別,及時澄清謠言。面對謠言要主動發聲、及時辟謠,在廣大教職工中營造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的校園輿論環境。
四、做好心理咨詢
黨和國家特別關注疫情期間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為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干預提供了科學指導,也為高校對教職工心理輔導提供了有效借鑒。疫情期間,教職工承受多種心理壓力,得不到有效疏導,將會導致心理問題。他們主要有三種擔憂:一是感染擔憂。新冠肺炎感染性強,有人僅近距離接觸15秒就被感染,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每日感染人數的增加都會給大家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近期有媒體報道有人因懷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產生焦慮、抑郁癥狀,由于未能得到有效疏導,導致自殺的情況。二是愈后擔憂。雖然新冠肺炎治愈率較高,但由于感染人數多,導致存在很多病亡案例,加之大家對于治療用藥不甚了解,導致對愈后情況不確定等都會給大家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三是網上辦公的壓力。由于疫情傳染性強,高校教師實施網絡辦公,為確保“停課不停學”,高校教師由課堂教學變成網絡“主播”,工作方式的轉變給高校教師提出了新挑戰,尤其是對年長、不熟悉網絡操作的教師更是如此。高校教師容易面臨感染焦慮、愈后擔憂、工作挑戰等不利于教職工身心健康的負面情緒,高校應高度重視,及時干預。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作用,根據教職工心理狀態的嚴重程度分兩個方面做好心理疏導。
(一) 嚴重心理問題(突發心理危機干預)
對于突發心理危機(相對嚴重的心理問題)的求助者建立24小時服務機制。高校向全體教職工公布心理咨詢人員的手機號碼,負責教師需隨時待命。由二級單位相關負責同志根據教職工心理危機嚴重程度進行監管、評估。需要時,可隨時聯系咨詢師,咨詢師接到求助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治療。
(二) 一般心理問題
由于高校心理咨詢中心服務全校師生,服務人數多,而心理咨詢中心工作人員數量有限,為給他們減輕壓力,對于情節不是特別嚴重的一般心理問題,可充分發揮QQ、郵件等網絡平臺的服務功能。
高校通過多種途徑及時疏導教師焦慮情緒,盡早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預防事態惡化。
五、做好防護工作
做好防疫期間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關鍵是要把防疫當成當前最大政治任務來抓,嚴防死守,構筑防護墻,外防輸入、內防感染,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疫情給教職工帶來的心理壓力。
(一)根據部署,做好防疫
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據省、市、區防疫工作要求,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做好工作部署,努力完成防疫工作任務。
(二)加強領導,強化擔當
根據防控要求,高校應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制定防疫政策,通過政策表率,讓教職工樹立信心。校領導和各級單位負責人應深入一線指導抗擊疫情工作。積極發揮各級黨組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各級黨組織要及時做好防疫政策的傳達與部署,基層黨組織負責人作為防疫第一責任人。
(三)網上辦公,避免感染
發揮現代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為避免接觸、預防感染,疫情嚴重時,高校校園實施封閉式管理,住戶和教職工需辦理出入證,憑證件出入,教職工無特殊情況,不允許到校上班。高校教師工作由線下轉為線上,為確保教職工不見面也能溝通無障礙,需充分運用網絡工具做好信息溝通,讓教職工在家完成工作,避免接觸感染,減輕心理壓力。
(四)上下聯動,做好防疫
高校應成立防疫領導工作組,根據分工劃分多個小組,包括指導小組、防疫小組、監督小組等,構建學校、二級單位、教職工三級防護網,實施統一部署、統一指揮,全面落實防控責任。各單位都需負擔防疫責任。校醫院承擔防疫物資采購及守護教職工安全等工作;保衛部門負責做好校園出入管理等工作;后勤部門負責做好校園通風、消毒等工作;網絡信息中心負責網絡辦公及健康打卡的技術支持;二級單位在完成防疫工作任務時,需時刻關注教職工身心健康。
(五)統計數據,絕不漏網
疫情期間,實施疫情“日報告”制度。可通過釘釘等平臺要求教職工每天進行健康打卡,如實掌握教職工身處位置、個人身體狀況、接觸人員情況等信息,為疫情防疫提供服務。為提高教職工打卡積極性,高校可將健康打卡作為考勤方式,一日未打卡,則視為曠工一日,學校根據教職工漏打卡次數,在績效發放、年度考核、評獎評優等方面給予一定懲罰,讓教職工把健康打卡作為政治任務完成,確保教職工100%打卡,幫助高校如實統計教職工健康信息,及時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
(六)針對疫情,做好預案
目前,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國內疫情逐步得到較好控制,很多省、市、地區已經連續多日實現“零報告”。然而“零報告”不等于零風險。特別是在近期海外疫情逐步加重的情況下,保護我國在防疫工作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內防感染、外防輸入”顯得更加重要。高校仍不能降低防范標準。很多高校都是綜合性高校,教師、學生分布在全國各地,有的高校還有不少海外留學生和外籍教師。針對疫情,做好預案顯得十分重要。為鞏固革命成果,迎接高校開學,需從四個方面做好預案。一要強化教職工健康管理工作,將責任落實到單位、個人。注重公共區域及辦公場所通風、消毒,減少人員聚集,確保校園安全。二要做好返校師生隔離準備。盡快把一些建筑改造成小間隔離點,供開學后,師生隔離之用。三要做好防疫物資采購。高校一旦開學,師生全部上班、上學,涉及人數多,校園消毒頻次增加,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消耗加大,高校需提前做好物資準備。四要做好防疫政策預案。高校應充分考慮開學及防疫工作需要,就各項具體工作做好預案,以備不時之需。通過各項政策落實、落地,讓廣大教職工消除疫情帶來的思想顧慮,讓他們更加安心、放心。
高校歷來重視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疫情期間更加需要防范意識形態方面的重大風險,牢牢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確保高校和諧穩定。要充分發揮網絡和大數據手段在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大數據的意義不是掌握海量數據,而是通過專業化的手段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碎片化的海量數據本身并沒有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通過數據間的聯系引申出數據背后的意義。”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消除一切不穩定因素,給教職工以正面引導,讓他們樹立攻堅克難的信心,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把高校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劉麗穎,左雙雙.習近平關于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論述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30—38.
[2]郭磊,徐飄燃,姚菲,等.重大疫情下我國公眾急性應激障礙對負性情緒的影響——社會支持的調節作用[J/OL].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9.N.20200318.1410.002.html.
[3]毛子水注譯.論語今注今譯[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1:212.
[4]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EB/OL]https://news.163.com/19/1031/17/ESR7UVFD0001899O.html,2019-10-31.
編輯∕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