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 要 如今,高校大學生的成長具有個性化、全面性的發展需求,以往的單一健康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們的發展需求,難以高效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本文就此探究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 健康中國建設 高校大學生 健康教育 模式
Abstract Nowadays,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 personalized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needs. The previous single health education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efficiently.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ealth education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construction.
Keywords healthy China construction;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mode
近年來,健康中國建設已然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思想,而高校是一個宣傳國家戰略及政策方針的重要陣地,必須要肩負宣傳健康中國的責任,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從而培養健康人才,并營造出一個健康環境。[1]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是指高校有計劃地幫助大學生自主進行健康生活的一種干預活動,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降低健康風險及樹立正確健康觀,同時著重強調經多種干預方式去改善與維護大學生的健康情況,加強大學生對社會與自身的健康責任,從而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2]但如今,高校大學生的成長具有個性化、全面性的發展需求,以往的單一健康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們的發展需求,難以高效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本文結合健康中國建設背景,構建以理念融合為核心的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具體闡述如下。
1 構建以理念融合為核心的優勢互補協同育人格局
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模式的前提與核心就是理念融合,其以“四維健康”“立德樹人”及“五育并舉”理念為核心,并將上述理念具體化的深入人心,從而構建出協同育人格局。[3]
1.1 以四維健康理念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四維健康理念”是由四個層面促進大學生更為全面的認知“健康”,第一層面是人們最基礎的體質健康要求,其以自身“無病”為健康追求;第二層面基于身體需求,去追求心理健康,即基于“無病”然后以“身心健康”為追求,更注重自身全方位健康發展,如:道德、精神及心理健康;第三層面是基于“身心健康”追求社會健康,即在自身“身心健康”的基礎上追求更為良好的適應社會;第四層面是基于以上三個層面追求環境健康,是塑造出一個有利于自身全面健康的外部環境,包括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這四個層面環環相扣,每一個層面都不可或缺,故高校在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時,可以“四維健康理念”為核心,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并可將此理念充分融入至課程設置、活動制定、教師培訓、教材編寫及教育規劃等方面,如:優化并完善教學設計,可在健康教育活動中設計情景劇,以將健康教育與趣味性融為一體,完全發掘出大學生實際生活與教材中的教學案例,從而深化大學生健康教育。
1.2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思想,構建大思政格局
構建“大思政”格局是利用全部力量(不僅有高校力量,還有社會中的力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覆蓋大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模式。在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所需要的大學生健康教育正是針對其全部生命周期的一種教育方式,“立德樹人”是協同教育的重要途徑,其不僅是高校基礎的健康教育方針,同時還是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4]而構建“大思政”格局的目的就是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的進行發展,基于此還要為大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思想,在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時全程融入,首先大學生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視角需覆蓋高校的全部受教育人員,不可因就業方向及專業特點就不去重視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所能發揮出的效果,并應高度重視落實及融合這兩大教育的實踐。再者,大學生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視角需覆蓋到入學至畢業全程,不可因實習與就業而停止協同教育。另外,大學生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視角還需全面涵蓋至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就業及學習之中,通過多種教育方法與疏導方式相結合的手段,去引導大學生如何正確認知各種壓力,并積極面對自身困境,采取正確的化解方法以脫離困境,從而營造出一個大學生更為容易掌控自身命運的環境。[5]
1.3 貫徹五育并舉理念,培養全面人才
高校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關鍵紐帶就是“四維健康理念”與“立德樹人理念”,但從此二者的內涵與實質與內涵來看,是以培養全面人才為目的的,而五育并舉,即:德、智、體、美、勞,是協同育人的基礎。[6]首先,高校必須要完善每個課程體系,確保五育課程開足、開齊,不可薄彼厚此,保證五育發展平衡。下一步,高校需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五育活動,以基于統教育模式給予創新,從而提高五育所取得的效果。另外,高校還需重點關注全面發展的獎懲及評價機制,并進一步給予完善,從而激勵高校工作人員嚴格落實五育并舉理念,同時應適量監督、檢測五育并舉取得的成果,反饋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持續給予完善。
2 以健康教育結合互聯網為平臺,以構建“德育”和“健康”為一體的管理體系
2.1 基于大數據構建協同健康教育育人數據庫
如今,隨著各類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大數據技術已被我國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并均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7]故協同健康教育也應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一方面此技術能有效采集到大學生的健康情況、思想變化及基本信息,以分析大學生在健康、全面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給予針對性采取教育措施,進而促進高校合理的制定發展策略。另一方面此技術還可采集與管理各個方面的健康教育資源,如:教學課件、實踐活動及相關案例等,以建立協同教育的教育智庫,從而促進科研發展,同時可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
2.2 共享、共建健康教育資源服務平臺
建立協同教育育人數據庫的基礎就是大數據技術,可基于大數據資源庫去建立健康教育平臺,從而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為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同時需以共享、共建為原則,形成一體化服務平臺。同時,此服務平臺需要全體力量進行“共建”,如:社會大眾、高校師生及政府,其中的資源需來自各醫療機構、教育部門及師生的發現研究,且也來自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案例,故高校需通過各方力量完成共建。另外,此服務平臺還應以“共享”為宗旨,可通過各種形式將信息展示于大眾,如: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方式,從而構建出一個共享信息的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教育育人服務平臺。
2.3 以改變行為為目標,建立以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一體化教育體系
大學生也不可脫離社會,故在培養大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過程中,還應從“知信行”方面去堅定大學生的信念,并引起其樹立正確的理念。[8]另外,高校還需規范與約束大學生行為,塑造出優良的人格及品德,從而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快速適應社會。在“知信行”中,“知”的具體要求就是使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社會認知,并引導其自我學習,以期得到全面發展;“信”包括培養大學生的堅定信念與樂觀積極的健康心態,同時可激發大學生全面健康思想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且可通過深入社會實踐,以提高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信心;“行”即指規范與約束大學生的行為習慣,這也是影響大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主要因素,故高校健康教育肩負著大學生行為規范與約束的重大責任,[9]需及時對大學生進行規范行為的教育,營造和諧的高校氛圍,同時老師需言傳身教,以作為大學生的示范,促進大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大學生還需嚴格要求自身,若想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還需具備較高的意志力,故大學生之間還可相互監督,一同進步。
3 小結
在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高校采取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不僅可有效提高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實效性,還可最大限度的促進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從而加快健康中國建設,提高大學生綜合健康素養,實現大學生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雙贏發展,最終培養出符合中國特色主義社會新時代所需的全面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越,吳亞婷.高校健康教育路徑選擇[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3):279-281.
[2] 賈文夢,劉曉平.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生活的重要作用 ——評《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研究》[J].林產工業,2019.56(10):73.
[3] 高志剛,孔德生,呂平.高校構建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機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2):104-106.
[4] 峗怡.重慶高校大學生健康傳播認知參與態度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2):148-151.
[5] 張秀峰,陳士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基于北京市31所高校的實證調查[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36(3):94-100.
[6] 莊靜,馬玲.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形體美教育的必要性與機制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5):225,227.
[7] 陳立書,吳海峰,陳艷麗, 等.高校大學生青春健康教育的問題研究[J].重慶醫學,2018.47(30):3953-3955.
[8] 張代英,田華菊,劉青焱,等.微信公眾平臺健康教育在高校大學生健康素養干預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9):836-839.
[9] 王秋芳.高校化學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應對——評《健康與心理》[J].合成化學,2019.27(8):68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