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蘇
【摘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既是當前教育改革中的迫切要求,也深化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不應該僅僅拘泥于英語成績的提高。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創設英語學習的語境,將自己的教學方法融入到英語教學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教學中靈活地將核心素養教授給學生。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 學習語境
小學英語作為學習英語的開端,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貫穿到整個英語教學環節當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思維的維度,最終成為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實現英語教學的持續發展與其現實意義。
一、創設英語學習語境
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英語語境的創設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能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英語體驗。教師要根據所講授的英語內容,采用小組討論、現場模擬、影片教學等教學活動,將學生從課本上枯燥的知識中解放出來,也可以通過戶外活動將英語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一個英語學習語境創設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備課時間,采取最佳的手段為學生創設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于任何新鮮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師要看到學生的特征并加以運用。例如,對于《Music》這一節來說,教師可以多媒體方式先播放目前幾首流行音樂,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入課堂。然后,再播放幾首英語歌曲,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在這個氛圍中,老師可以抓住學生喜歡流行音樂這個特點,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所喜歡的音樂,英語學習的效率就得到了最大優化。
二、融入西方英語文化元素
英語本身作為一種語言工具,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不僅僅只是英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和英語知識的掌握,對英語文化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將英語文化元素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拓寬英語知識視野,初步形成對英語文化一個整體的感知,幫助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體會到背后英語深刻的文化。例如,對于《Christmas is coming》這一節來說,教師可以將中國春節與西方圣誕節文化不同加以比較,引導學生認識西方傳統節日背景文化,這也是培養學生接受世界不同文化理念的重要方法。在目前的小學英語閱讀情況當中,學生都面臨這樣一些問題,即使單詞都認識,可是要徹底的理解文章還是存在一些隔閡,很大一部分程度就是因為學生對相應的英語文化背景不了解。因此,適當的融入西方英語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英語教學當中,教師教、學生學這種灌輸式、被動式的教育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不想說、不想寫、不想看的問題暴露出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漸漸地被時間消磨殆盡,同時也體現出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的不足等缺陷。為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更多的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英語學習的技巧,對學生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加強學生的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例如,對于《My family》這一節來說,先讓學生做課前預習,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己去尋找所需要的答案,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而形成自發地去掌握知識。
四、把握教學的“度”
教學的“度”包括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學生的“參與度”,這兩度的把握,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內容的難度一定影響著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靈活性的使用教材,并適度的外延所學到的知識,光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這樣學生的參與度也會相應地提高。只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有關核心素養的能力才會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擅于整合所學知識,因材施教,依據學生的認知邏輯順序,合理地安排每節課的教學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引導他們進行深層次學習。教學內容難度的確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不應該把過于難的知識交給學生,也不應該只簡單的學一些皮毛知識,學生對這兩種情況都不能有很好地課堂的參與度,這就對教師的教學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學不能偏離了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積極地引領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英語產生熱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輕松地接受英語知識,將學生培養成有情感、有道德、有內涵的高素質人才,愉快地培養英語核心素養,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曼妮.小組合作培養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7):784.
[2]喻侯林.核心素養背景下師范高校與中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的互助式發展[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