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
【摘要】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關系。閱讀是學生語言的內化過程,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是語言學習的輸出方式,是閱讀內容的外化過程。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英語閱讀與英語寫作之間的關系,通過英語閱讀教學,增強學生英語詞匯、表達方式的積累,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以讀促寫 實施策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生動地顯示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寫作素材積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而寫作是閱讀的外化形式,是閱讀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正是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的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系,為以讀促寫這一教學策略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實施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有效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以讀促寫的必要性
1.以讀促寫,有利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讀寫結合的策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寫作的目的性,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對閱讀內容中的詞句、段落、文章結構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深入理解閱讀內容的基礎上,能初步構建寫作的框架與思路,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基礎,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機會。
2.以讀促寫,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是需要一定的寫作素材的積累為基礎的,而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積極的進行英語詞匯、英語段落及英語表達方式的積累,使學生在充分的積累中,掌握寫作的有力工具,在厚積以后得以薄發,是閱讀得以升華。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以讀促寫策略應遵循的原則
1.循序漸進的原則
寫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的。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實施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的過程中也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單語句的仿寫開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關聯性原則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帶著寫作的目的進行閱讀,針對閱讀內容向學生提出具有關聯性的寫作任務,鼓勵學生圍繞閱讀內容的主題、思想及表達方式進行相關的寫作。
3.綜合訓練的原則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以讀促寫策略,主要是將閱讀與寫作進行結合、進行綜合訓練,因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適當的穿插寫作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綜合訓練的原則并不單單指的是閱讀與寫作的綜合訓練,而是廣義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中綜合的能力,四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將四者進行綜合訓練,以提高學生綜合的英語應用能力。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以讀促寫教學方法的實施策略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應以閱讀資料為基礎,從簡單的復述到機械的仿寫,再到創作性的改寫、續寫,對學生進行具有層次性的、循序漸進的寫作訓練,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1.對閱讀材料進行復述、縮寫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應引導學生從基礎的復述、縮寫開始。復述是指學生在充分的對閱讀材料進行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利用口頭或筆頭,將閱讀材料的重要內容進行講述的訓練方法。在復述訓練中,對材料的閱讀是學生語言的內化,而復述則是學生將內化的語言進行外化的過程,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一種再加工,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一種鍛煉。另外,縮寫是對閱讀材料進行濃縮、提煉的過程,在學生進行縮寫的過程中,學生應認真的對材料進行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提煉出材料的關鍵詞、中心句及寫作的提綱,然后提綱挈領地進行語句的取舍,在保證閱讀材料整體完整性的基礎上進行簡短、縮略的表述,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及總結能力是一種有效的訓練。
2.模仿寫作
模仿寫作也是初中英語教學中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教師應從最簡單的語句仿寫開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指定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由學生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仿寫。如學生可以針對I like的句式進行自由的仿寫,如I like singing、I like dancing等。這種寫句練習,既及時鞏固了閱讀材料中的詞匯和句型,又鍛煉了學生的模仿寫作能力,“一句雙雕”。其次,仿寫閱讀材料之段落。段落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構成部分,掌握了英語段落的寫作方法,對今后英語的寫作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常用寫作形式的段落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最后,仿寫閱讀材料的總體結構。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像是人體,有血有肉有骨架,而這個“骨架”就是文章的結構,即文章的整體布局安排。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應首先指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這對理清作者思路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文章仿寫時,對閱讀材料的結構進行仿寫也是快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之一,能幫助學生形成構建文章的整體布局,具有清晰的寫作思路。
3.針對閱讀材料進行改寫、續寫
改寫是根據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相關內容或相近內容的寫作,是需要學生進一步創作的一種寫作形式。對閱讀材料進行改寫首先應建立在對閱讀材料進行透徹理解的基礎之上,然后再進行相關內容的自我創作,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一定的鍛煉效果。如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3 Section A 3a課文,是一篇介紹動畫人物孫悟空的文章,這一動畫人物是學生從小就熟識并喜歡的,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對動畫片的喜歡之情,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改寫,用英語向大家介紹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畫人物。這種具有趣味性的改寫,能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進行積極的創作,進而達到鍛煉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另外,針對閱讀材料進行續寫,也是對學生想象力等思維能力進行鍛煉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對于一些結尾留白的閱讀材料,就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閱讀材料進行結局的續寫。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寫作
英語寫作與我們的語文寫作都是一種語言的創作,是有一定的共同點的。任何藝術都是來自于生活的,因此在學生進行寫作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我手寫我心”,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進行語言的再創作。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盡量挖掘閱讀材料中的生活化因素,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結合,在學生建立了閱讀材料與生活的聯系后,再指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寫作。如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詢問學生都去過哪些博物館,并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將自己參觀的過程及其中的有趣事情表述出來。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欲望,在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進行陳述的過程中,提高了寫作的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是一項綜合、長期的工程,而以讀促寫,是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進行結合,以對閱讀材料進行復述、縮寫——根據教學材料進行模仿寫作——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創作性寫作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寫作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達到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傳麗.淺談“以讀促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