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軒
摘 要 四平市通過建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方式實現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在地化“轉譯”。在這個過程中,四平市表現出了強行政性的特征,缺少社會和市場參與的地方扶貧會帶來粗放扶貧的問題,直接影響精準扶貧戰略的高效落地。需要運用社會工作這一擅于調動整合社會多元力量的專業知識和方法去應對在“強行政性”精準扶貧機制環境中四平市老年貧困人群的脫貧問題和困境,
關鍵詞 社會工作 四平 老年貧困 精準扶貧
Abstract Siping city realizes the localization "translation" of nation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echanism. In this process, Siping Cit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ced politics. The lack of social and market participation in local poverty alleviation will lead to the problem of extensive poverty alleviatio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We need to use social work, 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method that is good at mobilizing and integrating multiple social forces, to deal with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elderly in Siping City in the context of "strong administrativ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social work; Siping; elderly poverty;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1 現有研究對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構建的啟示
1.1 我國老年貧困問題的相關研究
關于老年貧困認定標準及特征的研究:解堊(2015)、王瑜、汪三貴(2014)認為老年貧困應從經濟、健康、精神三個維度進行認定;喬曉春、張愷悌、孫陸軍(2006)認為我國農村老年人貧困的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貧困的比例,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遭受貧困的風險明顯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關于老年貧困影響因素及對策的研究:世界銀行(2012)認為我國農村老人的經濟支持、護理服務、醫療需求、精神慰藉等保障政策長期處于缺位或低水平運行狀態加劇了老人陷入貧困的風險;于長永(2011)認為老齡階段的生理特征與社會角色加劇了其個體生存與發展的脆弱性,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貧困、疾病、孤獨感的侵襲;樂章、劉二鵬(2016)認為家庭保障和制度化的社會保障是農村老人應對生活風險和貧困的主要手段;劉生龍、李軍(2012)認為加強農村地區健康基礎設施和醫療保障投入是減緩農村老年貧困的重要手段。
1.2 我國精準扶貧的相關研究
關于精準扶貧頂層設計的研究:黃承偉、蔡志海、覃志敏、田杰(2017)認為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主要包括“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目的是要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問題;陸漢文(2017)認為“六個精準”是扶貧實踐的基本要求,“五個一批”是扶貧實踐的路徑,但致貧原因千差萬別,脫貧路徑也會多種多樣,不僅僅限于“五”;關于精準扶貧在地化實踐的研究:李雪燕(2017)認為私利驅動的惡意排斥和操作能力不足導致的過失排斥同時存在于地方的識別實踐當中;劉飛、魏雅婷(2017)認為在項目扶貧實踐中貧困戶處于“無權”狀態,精英捕獲扶貧資源的風險很大;郝建梅、田杰(2017)認為地方上級政府脫離基層實際發展扶貧項目以及農村互助合作傳統衰落背景下基層政府為追求“群眾滿意度”而“平均主義”地分配扶貧資源的現象導致了扶貧資源的嚴重浪費;李海金、黃加成(2017)認為不少地方鑒于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等情況,沒有根據貧困戶的差異性和個體性分門別類地制定幫扶措施,并且在幫扶措施的制定過程中貧困戶的需求表達和公共參與不夠充分;岳要鵬、徐曉攀(2017)認為駐村幫扶存在遺漏非貧困村貧困戶、幫扶資源不足、單純救濟式幫扶等問題。
1.3 社會工作參與精準扶貧的相關研究
關于社會工作參與精準扶貧之可能性和必要性的研究:王思斌(2016)、顧東輝(2016)、高飛、向德平(2016)認為社會工作與精準扶貧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通性,這為社會工作參與精準扶貧提供了空間和可能;李迎生、徐向文(2016)、陳成文、姚曉、廖歡(2016)認為社會工作可以在創新扶貧政策、增能扶貧對象、整合社會資源等諸多方面助推精準扶貧,是對政府扶貧的必要補充;關于社會工作參與精準扶貧之方法路徑的研究:金昱彤(2017)認為社會工作應以生態系統視角關注貧困人群與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統內與系統間的相互關系,從而克服政府主導的科層式扶貧的弊端;向德平、姚霞(2009)、張和清、楊錫聰、古學斌(2008)認為社會工作可以發掘貧困農民的優勢,并利用其優勢幫助其增能賦權,進而提升其參與脫貧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2 社會工作視域下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構建的路徑
(1)社會工作專業視域下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現狀和問題。地方政府通過建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方式實現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在地化“轉譯”。大量的“轉譯”經驗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推行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都表現出了“強行政性”的特征,于是缺少社會和市場參與的地方政府扶貧又走上了粗放扶貧的老路,嚴重影響了精準扶貧戰略的高效落地。這一問題在四平地區也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需要運用社會工作這一擅于調動整合社會多元力量的專業知識和方法去評估在“強行政性”精準扶貧機制環境中四平市老年貧困人群的脫貧問題和困境,并以此為依據、按照精準扶貧過程的邏輯次序分別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考核三個環節依次對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化、體系化的呈現。
(2)社會工作專業視域下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問題的原因分析。以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問題的現狀研究為依據,在“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合作思想的指導下,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論和方法,按照精準扶貧工作過程的邏輯次序分別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考核三個環節依次對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機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也就是對那些在各個扶貧環節中“應該存在,但沒有存在”的主體以及這些主體在具體的合作扶貧實踐中應當擔任的角色、履行的職責、發揮的功能等進行全面的明析和確定。
(3)社會工作專業視域下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建構的路徑。以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問題的原因分析為依據,在社會工作專業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按照精準扶貧工作過程的邏輯次序分別對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的識別機制、幫扶機制、考核機制進行建構。也就是將政府、市場、社會這三大扶貧主體在扶貧合作實踐中應當承擔的角色、履行的職責、發揮的功能以具體可操作的政策制度形式確定下來,體系化地構建出“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合作式的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老年精準扶貧的多元合作主要體現在不同類型的非政府組織當中。從政府的角度,重點扶持一些老年群體自組織、非營利性扶貧服務團體,政府可以加強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支持,為老年人提供內容豐富多元的老年扶貧服務。在我國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社區在老年工作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對于各種服務資源的配置、整合與處理有著積極的影響與作用,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在老年精準扶貧的社會性主體中,家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要充分的利用傳統文化中家庭的存在意義。家庭是應對老年人問題的重要載體。凸顯家庭在老年扶貧的監督價值有著積極的作用。政府部門在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社區服務系統中,要將服務與價值倡導進行系統的融合,要倡導、弘揚傳統的尊老敬老的價值觀,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氛圍,為老年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老年精準扶貧作為扶貧攻堅階段的重要工作內容,是一種保障老年人物質生活,滿足老年人生活照顧需求的扶貧模式。物質貧困與精神貧困都是老年貧困問題的重要因素。只有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參與才會促成老年扶貧工作的落實,才能讓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有序地推進和發展。
3 社會工作視域下四平市老年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構建研究的意義
從老年貧困問題研究的角度講,現有文獻中專注于老年貧困問題解決的對策性研究較少,現有的少量對策研究也主要停留在宏觀導向層面,具體可操作的研究成果尚顯不足。將老年貧困問題放置到我國政府當下正在重點推進的精準扶貧戰略體系中去探究應對老年貧困問題的實踐機制,這在科學可行和現實可及的意義上補充和豐富了現有的老年貧困問題對策性研究。
從精準扶貧機制在地化構建研究的角度講,現有文獻大都是針對地方政府從上到下的行政性扶貧機制的反思性研究,立足于四平市獨特的扶貧環境、以老年貧困者的現實需求為導向、將從上到下的行政性扶貧和從下向上的社會性扶貧以機制創新方式整合在一起的建構性研究,這既是對現有反思性研究的深化和延續,也是對精準扶貧機制在地化構建的創新性探索。
從研究社會工作參與精準扶貧實踐的角度講,以往的文獻大都宏觀單向地從社會工作專業視角探討參與精準扶貧的方法路徑問題,缺乏從“政府-市場-社會”的多主體互動視角對社會工作助推精準扶貧的方法和操作機制進行微觀具體的研究。以促成“政府-市場-社會”的多元合作為目標,立足于一線的扶貧實踐過程,按照精準扶貧過程的邏輯順序分別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考核三個環節依次構建出可以充分調動多元主體優勢的扶貧合作機制,這在合作視角融入和扎根基層實踐的意義上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了補充。
從社會工作專業視角出發,立足于四平市獨特的精準扶貧環境、以幫助四平本地老年貧困人群脫貧為目標去探究融入了“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合作的老年精準扶貧機制,這對于四平市老年貧困戶的精準脫貧、老年貧困戶精準脫貧長效機制的建立以及四平地區整體精準扶貧任務的順利完成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本課題研究也會在思路、方法等層面對我國其他貧困地區的老年精準扶貧實踐帶來一定的啟迪。通過機制構建的方式搭建社會工作參與老年精準扶貧的平臺,這對于搭建社會工作參與其他類型或維度精準扶貧的機制平臺、構建科學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解堊.養老金與老年人口多維貧困和不平等研究——基于非強制養老保險城鄉比較的視角.中國人口科學,2017(5).
[2] 喬曉春,張愷悌,孫陸軍.中國老年貧困人口特征分析.人口學刊,2006(4).
[3] 黃承偉,覃志敏.論精準扶貧與國家扶貧治理體系建構.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
[4] 向德平,姚霞.社會工作介入我國反貧困實踐的空間與途徑.教學與研究,2009(6).
[5] 張和清,楊錫聰,古學斌.優勢視角下的農村社會工作——以能力建設和資產建立為核心的農村社會工作實踐模式.社會學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