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萍
【摘要】思考“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問題,具體通過三個方面對其進行闡述,分別是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以及師生的互動。這三個方面看似與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無關,探討了整個課堂教學中關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如何教與學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意識 培養方法
創新意識是時代發展的永恒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則是當代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而具體要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則主要通過兩方面:一方面,需要教師激起學生對于創新思考的興趣,自己產生主動思考創新的想法;另一方面,需要學生進行大量創新思考后的實踐,自己主動思考創新可能產生的結果。通過運用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強化教師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作用
(一)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引導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身份來引導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眾所周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與學習的有效結合才是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課堂中,教師關于小學數學中的重點難點部分要多設置引導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并說出理由。當然,想單獨通過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準備一些道具來進行引導。例如,在講解與圖形有關的知識時,就可以讓同學們自己準備一些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等等。這些學生自己準備的圖形更能夠吸引他們的興趣,再提問有關與圖形有關的問題,他們自己思考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不過,也要注意,所提問題一定契合所講知識且具有啟發性,能給學生帶來收獲,能讓學生體會到創新思考的意義與重要性。
(二)教師利用生活元素引導學生
在生活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更是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培養。教師在注重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在生活中引導學生進行創新的思考,特別是生活中一些已經司空見慣的東西,很容易啟發學生。例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桌子有圓桌和方桌,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優缺點又有哪些。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社會現象、自然現象,以及具體的事物存在的意義。總之,只要是有生活息息相關的都可以思考。這樣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就相當于給了學生一個萬花筒,讓自己從這個萬花筒中去觀察世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還能讓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加強學生的思維鍛煉。
二、強化學生自己對創新意識的實踐訓練
(一)巧設情景進行實踐訓練
模擬情景主要是為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且提高這種實踐訓練的效果。故而,教師在設置情景時,一定要考慮情景的參與性和實踐性。如果情景設置并不吸引學生或者是學生參與情景的過程實現不了,都達不到實踐訓練所需要的效果。故這種情景設置可以考慮在活動課進行,將所有學生分成4到5組,每組有一個小組長負責調配自己組員。為了配合小學生,可以以神話故事或寓言故事為背景,結合數學知識進行出題,給定題目的同時規定好思考與答題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每個小組的組內成員需要將所給問題的答案進行分析并總結,最后每小組成員討論后選出表達最好的一名同學進行陳述。這樣的情景設置可以是一周1到2次為佳,且每次的情景設置一定不能重復,否則會使學生沒有興趣參與。這樣幾次情景設置之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就能夠自發地參與其中,這樣學生關于創新意識的鍛煉效果會更好。
(二)制定規則進行實踐訓練
當然,實踐性的訓練并不只是情景式的訓練,還有規定式的訓練。這種規定式的訓練內容上不止要求嚴肅,形式上還要求做到長期與定期。內容可以選擇為數學教學中常見的一些基本問題,可以是在課堂教學中有所涉及但未深入交流探討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所思考的與數學教學中有關的問題。選擇這樣的問題是為了保證學生參與的認真度與緊張感,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具體可以規定好每周幾次進行創新性思考的鍛煉,讓學生適應自己強迫自己進行創新性地思考,并且是有效果地思考。這種制定規則的實踐訓練還有一個益處就是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克服懶惰這種不好的學習習慣。
三、強化師生關于創新意識的互動效果
(一)鼓勵學生對創新進行思考總結
當然,小學生還是很需要表揚與鼓勵的。為了保證他們的信心與興趣不受打擊,一定要適時地進行鼓勵,尤其是在他們進行了創新性的思考后,表達了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論。這個時候,無論他們的思考與表達是否具有一定的價值性,都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表揚,鼓勵他們多進行思考與創新。而且,小學生的思想都是很跳躍的,常常會天馬行空。表面看起來可能沒有什么意義,但細細思考下來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獲。所以,可以針對學生的創新性思考做一個相對正式地記錄,由教師進行執筆,學生的姓名與日期也都進行記錄,創新的優劣都闡述清楚并寫上相關建議。平時,可以將這種記錄本放在教室供學生參閱與學習。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表揚作用,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看到自己地進步,更能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
(二)針對學生的創新思考進行評價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并不完全成熟,還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與啟發。在學生有了創新性的思考后,教師一定要對其進行客觀評價,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客觀評價是指有針對性的評價,有技巧性地指出學生創新的優劣性。即針對其中的優點提出表揚,針對其中的不足提出建議。既要讓學生知道不足的存在,也要讓學生明白有不足是代表還有進步的空間,并表示很期待他的進步。也就是說教師不能一味地貶低與批評學生,打擊他們的創新熱情,其中的不足之處可以讓學生根據建議再次思考,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借鑒,互相學習。雖然,學生的評價不一定準確,但是,“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讓學生之間形成互相學習的習慣,能夠鍛煉他們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請教的好心態,還能夠提高他們之間的團隊凝聚力。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長期的堅持不懈。當然,教師需要堅持,同時還需要兼顧學生的堅持。因為小學生是屬于一個學習不穩定的群體,小學生的堅持不懈是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與監督來完成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是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的。不過,這也正是教師這個職業的偉大之處,“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相信能夠做到這樣的教師,定然能夠讓創新之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開不敗。
參考文獻:
[1]田曉閣.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6,(44).
[2]張少華.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J].學周刊,2016,(01).
[3]劉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55.
[4]劉爽.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J].才智,2019,(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