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輝
關鍵詞:問題導學;學生發展;教學相長;教師成長;自主學習
一、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發展之間的關聯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主導者、調控者、課程資源的研發者,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教師在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教育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教師的教是學生能否會學、能否學到的關鍵,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正是接受了教學的訓練,運用了知識經驗,成為智力與能力的表現形式。教師的教能夠加速或延續學生心理發展的進程。由于外因的作用和影響不同,心理發展的進程和速度也就不同。有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教育得法,學生的邏輯思維轉折期或關鍵期就會提前,相反,教育措施不得力就會延緩學生轉折期或關鍵期的到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認為,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是相互關聯的。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前提,而學生發展,也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或者說,有部分教師發展的成果就是表現為學生的發展。
二、教師使用問題導學教學方式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案例
(一)將課文標題問題化。
比如八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就可以將課題延伸為一個導課設問:從課文的標題你能想到什么問題?學生就能主動地展開聯想,能想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名字的相似性,兩者的區別與聯系?中華民族與中國的關聯性,民國中的“民”是什么意思?與清政府的政權的變化在哪里?中華民國建立以后,中國的社會性質得到改變了嗎?中華民國這個稱呼現在還在哪里延用嗎?從一個課文的標題,就可以把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基本想透,實在是一個很簡單而又實用的設問。備課組的成員們在這個方法的啟示之下,很多課的重點難點都可以從課題的設問當中去突破。再比如《新航路的開辟》就可以設問成:新航路新在哪里?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時間?原因?背景?人物?影響?這一課的所有內容都概括在了課文的標題里面。所以,一個高明的設問,不僅可以簡化明朗教材的線索,也可以使知識靈活而富有血肉。
(二)將教材的內容問題化。
比如八年級上冊第一二三單元可以設置成一個問題:你認為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是由哪兩條線索交織相輔相成的?這是一個宏大的問題,回答了這個問題,等于就是將八上三個單元專題化了。一個問題的設問,可以幫助學生從宏觀上對教材進行重新梳理。再比如九上世界史第五六七單元,就是關于西方近代化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抓住一條線索,把資本主義近代化發展的所有事件按照時間軸串起來。
(三)在與學生的互動中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學生的思維會動起來,體驗前所未有的快樂與成就感。
學生在預習教材的時候,教師鼓勵其將疑問進行記錄,然后在課堂上提也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例一:八上《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P98?“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闭n本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時有一段對此戰意義的描述,學生提出疑問,中國的抗戰與英美盟軍太平洋戰場有何關聯?中國的抗戰勝利,對國外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此兩疑問說明學生有在思考課文里沒有提到的中國戰場是世界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亞洲抗日的主戰場,牽涉到以后的中國的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另外,在當時普遍失利的情況下,中國的勝利大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抗戰情緒,鼓舞了斗志。學生就不明白,為什么中國的抗日戰爭會與西方英美盟軍的太平洋戰場有關聯,中國的抗日戰爭有什么樣的世界影響?因為學生在八年級的時候沒有學習世界歷史,不了解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了解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意義,這里就需要學生提前查一些資料或教師做一些資料上的補充。
例二:在九上《第3課 古代印度》,學生針對種姓制度,提問,為什么中國元朝時實行的種族制度隨著元朝的滅亡該制度結束,而印度的種姓制度影響至今?
例三:九上《第8課?西歐莊園》《第9課 中世紀的城市和大學的興起》,兩課一起上,方便學生進行中世紀鄉村與城市發展的對比,果然,學生就可以提出以下類似的問題:為什么在9世紀時西歐封建莊園會流行起來?怎樣才能成為領主?怎樣才能成為市長?領主和市長的權利誰大?佃戶會反抗嗎?反抗的結果怎么樣?在莊園法庭的審判中,如果一些佃戶無法支付罰金,后果會怎么樣?國王怎么收益?莊園的勢力過于強大會出現什么樣的后果?這些問題都特別好,可以聯系到封君與封臣的知識,即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及動作,國王與教會的職責與地位。也方便中西方的對比。
(四)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大任務”“大主題”式的安排。
例一:在上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講戰爭的過程,并且反復地訓練同一個學生,讓他做好課前的準備預習,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越講越精準、流利大聲——讓學生做有準備的展示,讓成功的體驗感反復提升,如果讓學生做了不成功的展示,反而是失敗的體驗,不利于整體學生參與感。
例二:美國的獨立導課,學生介紹美元時,帶現版美元。在講票證的時候,讓學生帶家里的糧票,布票。并且經采訪老一輩后介紹票證時代。
例三:七年級中國古代史的大主題復習。和同學們一起按時間順序以及史前時代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順序回憶中國古代史,劃分為史前時代,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兩宋,遼金夏,元,明,清。然后搖號產生學生按朝代順序分區展示。大任務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廣泛地參與,用不同的形式鞏固時間的順序、階段的特點。
例四:學生對比深圳市2019與2020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指南的變與不變,解析變化的特點與應對的策略。學生先對比分析兩年的考點與例題的變化,做一些試題的檢測,然后由教師進行一個《2020年初中歷史中考考點變化解析與應對》。
例五:組織學生做專題思維導圖,做中外對比的思維導圖,做錯題集。
四、教學相長的反思與總結。
教師與學生的發展彼此關聯,教師專業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改變教師陳腐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終生發展的良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