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迪波
摘?要:小學教師認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可以對學生進行適時地引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本文注重從角色扮演、生活化教學以及互動教學三個角度進行探究,并在此過程中,引導教師處理好“收”與“放”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享受閱讀快樂的同時,掌握更多的閱讀技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錯誤地認為只要將閱讀知識說清講透,學生的閱讀能力便會相應增強,并未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對教師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注重處理好教知識和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真正地讓學生在理解閱讀方法的前提下,運用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角色扮演法,提供展示平臺,激發閱讀熱情
角色扮演法可以為學生打造展示他們閱讀成果的舞臺,讓學生在興趣的作用下,真正深入地研究角色在字里行間滲透出的性格,并讓學生在理解文章人物性格的前提下,進行自我表演式的解讀,真正讓學生在獨有的感知力作用下,詮釋文本中的角色,從而在無形中達到激發學生閱讀熱情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窮人》這篇文章時,教師考慮到此篇文章主要講授的是在資本主義背景下,人們在受到唯金錢論思想影響下的性格和行為。為了更為突出地與當時的背景產生對比,作者從窮人的角度開展寫作,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窮人的心理、神態以及動作等,展示窮人的善良,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產生對比,表現窮人的優良品格。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重點讓學生聯系時代背景、聯系主人公的實際,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勾畫描述主人公性格和神態的句子,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構建對角色人物的獨特感知,讓學生將個人的理解,運用神態、動作以及語言的性質展現,真正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在本文的角色扮演過程中,有的學生為了表現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將嬰兒抱起,又放下;有的學生為了表現對嬰兒的喜愛,用手撫摸嬰兒的臉頰,用嘴親吻嬰兒的臉頰,隨機立刻躲開嬰兒關注的眼神……
二、生活化教學,構建認知連接,提升閱讀能力
語文是一門關于生活的學科。它記錄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也記錄著時代的變遷,更是展示作者心靈軌跡的文字畫筆。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運用個人的情感認知以及生活經歷,構建與文本內容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連接,在此基礎上,真正地用心品讀文本,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講授《丁香結》這篇文章時,教師考慮到此篇文章的主旨是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并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思想。為此,在講授本文的過程中,教師從文眼的角度入手,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個人生活,運用個人生活詮釋文本,提升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教師出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解讀: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與此同時,教師讓學生從“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的角度,運用生活中的實例,解釋上述文本。由于學生用心品味文章中的內容,加之教師正確的引導,大部分學生很容易從生活的事例中,更好地解決文本句子的內涵,從而真正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互動教學法,開展互動交流,增強閱讀效率
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教學具有雙向作用。對于學生而言,與教師的互動,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關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并在此過程中,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對于教師而言,與學生的互動,可以了解學生對教學的理解程度,并有針對性地調整閱讀教學思路。由此可見,通過互動閱讀,教師可以真正提升閱讀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授《石灰吟》這首古詩時,教師運用互動教學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轉變成相應的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地聯想古詩字里行間營造的意境,聯系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真正感受詠物詩的特點,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深刻內涵。與此同時,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啟發性的引導,真正在糾正學生認知錯誤的基礎上,讓學生古詩學習的角度更為多元化和系統化,真正提升學生閱讀古詩的能力。通過運用互動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并針對學生的閱讀問題,做出啟發性的引導,提升學生的古詩閱讀能力,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既需要學生個人的用心學習,又需要教師積極地發揮引路人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應積極地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真正讓學生享受閱讀的自主性,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掌握閱讀規律,獲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洋.簡析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9).
[2]時文靜.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現狀及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