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
摘?要:目前,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思想成為主流,而與之相適應的,初中地理教師便要及時優化師生關系,讓學生以主體姿態去閱讀、去思考、去表達,使其切實積累豐富的地理探究經驗。為此,初中地理教師便要及時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有效優化學生的合作學習行為。本文將從組建學習小組,合理分配組內職責;設計合作學習任務,推進小組探究活動;完善小組教學總結,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如何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
關鍵詞:初中地理;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實施程序
一直以來,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都占據主要地位,經常會獨立設計學科教學計劃,按照教案去引導學生學地理、背誦地理知識,使其能夠掌握基礎知識。但是,如果缺乏了必要的發現、實踐與遷移活動,初中生是很難內化地理知識的,也會因此出現重復性的無效學習行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初中地理教師要堅持組織豐富的小組合作教學活動,讓學生與同伴交往、合作,使其共同突破地理認知任務。
一、組建學習小組,合理分配組內職責
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第一步便是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能夠以集體身份去參與地理探究活動,確保學生可以實現積極思考。為此,初中地理教師便要綜合分析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地理實踐能力,還要考慮學生的地理學科態度,科學劃分各個小組的具體成員,保證組內成員具備互助關系。接著,初中地理教師便要引導各小組合理劃分組員職責,確保每個成員都能承擔一定的合作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順利推行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筆者就按照地理考試成績、課堂觀察記錄初步將學生分成尖子生、中等生與學困生三個層次。雖然這種行為看起來比較單一,但是學生在地理考試中的應試表現卻反映著他們的地理認知情況、解題能力與心理素質,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映出初中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智能優勢。接著,中等生要在同水平學生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同伴,初步形成二人小組。然后,中等生二人小組、尖子生與學困生要互選,通過積極協調與平等討論最終形成四人小組。為了及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筆者就標注了具體的組員職責,即紀律員、統計員、資料員與發言人,希望各小組認真分析本組成員的各自優勢,真正實現合理分工。
二、設計合作學習任務,推進小組探究活動
由于初中地理教師一直都過于看重教學進度,將教案看成是最重要的教學依據,所以很少會設計課時任務,導致初中生的課堂學習行為變得低效、盲目與被動。對此,在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時,初中地理教師便要及時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及時調動起各小組的能動探究意識,使其在共同發展目標的驅動下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由此豐富學生的自主探究經驗,逐步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例如,在“氣溫的變化與分布”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具體的課時探究任務,即掌握觀測氣溫的方式方法、學習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圖、能夠繪制某個地區的氣溫變化曲線圖、能夠利用世界氣溫分布圖去分析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如此,各小組則可及時形成合作學習意識。在地理課上,筆者就整理了豐富的氣溫變化曲線圖與本地的氣溫數據,引導本班學生以小組形式全面展開地理探究,使其全面歸納觀測氣溫的具體方法,同時要歸納出氣溫變化曲線圖的共性特征,通過小組合作繪制本地的氣溫變化曲線圖等等。如此,本班學生則可以小組形式自主建構地理知識,而這就可切實改善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行為,讓學生實現學習進步。
三、完善小組教學總結,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客觀來講,即便初中生以小組形式去探究地理知識,也會生成一定的認知盲區,且有可能會忽視一些細節知識,使得地理知識結構不夠完善、豐富。對此,初中地理教師則要引導各小組及時總結課堂探究結論,引導學生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得失、利弊,促使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由此改善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使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例如,在“世界的氣候”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在課堂結束環節引導各小組全面歸納他們的課堂學習收獲,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制作思維導圖,使其全面整理世界氣候的分布情況、影響因素以及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具體影響等姿勢。如此,各小組便要繼續合作,每個成員都要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通過集體討論進一步總結課堂所學,彌補知識盲區。同時,在此環節,各小組還要自主制定下一輪的小組合作學習計劃。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組織豐富的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可以很好地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讓學生能夠始終以主體身份參與到地理探究活動之中。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設計明確的小組合作探究任務,促使學生以團體身份去搜集地理材料、分析地理問題、歸納多元解法,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朱倩.初中地理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教學方式的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3):88.
[2]王華.淺談初中地理課堂小組的合作學習[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