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秋萍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運用兒童喜歡音樂實踐活動的教學策略進行課堂教學。通過音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用直觀、有趣的教學法,來解決識譜教學中對各種音符和節奏的學習,然后達到能快速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興趣;音樂活動;識譜教學
《音樂課程標準》關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明確要求:“學習并掌握音樂基本要素(如節奏、節拍、識譜)等基礎知識。”但是在教學中,要學生學會并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卻不容易,面對枯燥的樂理知識,許多學生會覺得困難。因為對學生來說這不是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對音樂老師來說,學生喜歡的課堂會讓我們感到教學更為輕松和有成就感,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會讓課堂更加有效。為此,我在實際教學中開展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把樂理知識融入音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總覺得“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是,在孩子們面前教師卻不能僅僅只是傳道、授業、解惑。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成人的不一樣,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學習枯燥抽象的樂理知識更是難集中精神。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豐富精神生活。”
在音樂課堂中,面對枯燥的樂理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準備好教案,在教學實踐中引入直觀的、富有創意的闖關找音符游戲,用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學習方式進行樂理知識的教學,讓孩子樂意學并掌握樂理知識。
比如在一節識譜教學整理課中,學習的內容是要讓學生掌握三種不同的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以及由它們組成的三種不同節奏型。上課玲響了,我走進教室。和學生們師生問好后,我沒有急著上課,而是故作神秘地告訴學生們要和他們玩一個“送音符回家”的游戲。孩子們一聽馬上來了精神。紛紛表示:“好。”于是我請了七個孩子分別扮演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獨自站在一個圈內,兩個八分音符(兩人一張凳子)坐在另一個同樣小的圈內,四個八分音符(四人一張鋼琴凳)則擠坐在第三個圈內。這樣就與給出的三種不同的節奏:X、X X、XXXX很相像了,學生也能一目了然。接著,我宣布游戲規則是:老師說出一個音符名稱,學生只需找到相應卡片,并把它送到扮演相同音符的學生手中即可。孩子們立刻高高舉起了小手,渴望自己來參與。我找了好幾個孩子,他們全部輕松找到正確的音符家庭。然后我對孩子們說:“接下來,我們要讓音符回到課本這個家里,請你們在書本中第一單元的幾首歌曲的歌譜中找到相同的節奏型,并嘗試自己拍出歌曲第一個樂句的節奏。”經過分組,學生們很快找出到了歌曲中出現的相同節奏,小組匯報時,對樂句節奏的掌握都比較準確。游戲結束,我與孩子們一起回憶認識的三種音符以及由它們組成的節奏型,孩子們大多數都能迅速回答。通過這個簡單的游戲,學生們輕松地學會了上節課我認為枯燥難教的樂理知識,也理解了旋律是由各種長短不同的音符組合而成,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質。
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孩子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運用直觀的教學法更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把抽象的樂理形象具體化,讓孩子“看見”真實而生動的音符,兒童才能真正地理解。在音樂課教學中將“知識技能”與“音樂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當教學方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時,孩子會更樂學、愛學,教學效果也會好得多。這讓我想起在一次教育論壇中一位老師的話:“當鞋合腳時,鞋就被忘記了。”給孩子提供適合其心理特點的教育,讓孩子感覺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那么教育就是很自然的了。兒童在音樂活動中忘我地學習,才能成為學習上真正的主人。
二、從做中學,在“手指譜”游戲中識讀樂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音樂藝術特征決定了音樂的創作和教學中必然包含有特定的知識和技能要求。音樂課程的設計應強調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應該達到的標準。識譜教學是進行音樂學習的一項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倡“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生來就對活動具有強烈的興趣,能從有意義和有興趣的活動中進行學習。“從做中學”其主要特征是強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
在音樂學習中,操作性學習強調身心統一活動和手腦并用地感受音樂。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會學、我樂學。在課堂中我用科組老師自創的簡譜手指譜,就是用不同數量的手指數表示簡譜中的7個音符。通過“我唱你做”的小游戲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認識音符、唱準音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操作中掌握了音樂知識,體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也使學生的識譜能力得到了提高。
心理學指出,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有了興趣,學習就變得簡單而輕松了。由此可見,探索一種有趣的、新穎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只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改進、創新,才會有更多、更新的收獲和突破,學生才能學得更多、更好。因此,音樂課堂要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理解力差的特點,從趣味的、新穎的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育。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入手識譜教學,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才能讓每個孩子真正喜愛音樂,走入音樂;才能讓音樂教學變成一個個美麗的音符,潤化孩子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吳姝悅.識譜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推進[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5(0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