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發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閱讀教學法也已經不適用于現如今的課堂教學,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新的教育改革環境下,我們就必須緊跟我國教育改革的步伐,積極創新,以改善現如今閱讀課堂教學的現狀。而趣味教學法就是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之一。基于此,本文將主要探討去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趣味教學
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開展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講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閱讀和寫作能力等。而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方法都是“滿堂灌”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法,這不僅沒有在課堂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會使學生在這種長期被動式學習模式下逐漸喪失閱讀的興趣。因此,在當前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也應該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將趣味教學法融入于課堂中,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點
趣味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將所要講解的知識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富有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性地不斷探索和發現新的知識。將趣味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很多好處。首先,將趣味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學生認為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有趣豐富。其次,將趣味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對學生多維度學習思維的培養也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趣味教學法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法,可以將語文課本中的知識通過豐富多樣的手段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最后,將趣味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二、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
(一)設置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并且他們具有貪玩、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是描寫景物,而對于這些景物很多學生無法真正感受,這就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幫助學生深入探討文本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內容時。由于班級里的學生很多沒有真實體驗過桂林山水的美,因此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作者所描述的江水的美,桂林山的壯觀,無法有直觀化的感受,從而就無法真正體會到桂林山水甲大下的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的重點內容,我們在開展實際的教學時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網上收集桂林山水的相關圖片或者視頻,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設備,展現給學生,以有效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感官。通過這種有趣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進入課堂學習中,還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文章作者達到思想上的交流。
(二)采取有效提問的方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和學生進行提問互動,加速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老師要注意問題的設置,要從生活出發,問題要靈活有趣。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的課程教學中,老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先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們開始思考和分析,并且在文章中尋求答案。例如“生活中爬山虎都有什么樣的特點”“爬山虎為什么可以爬山吶?”提問環節的設置能夠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熱情,主動的進入學習狀態,閱讀效果更好。在閱讀之后,學生對于課前的問題有了自己的回答,構建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掌握了很多靈活的學習方法,進一步讓學生真正擁有語文閱讀的能力。
(三)適當表揚學生課堂表現,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小學生比較容易情緒化,而且想法簡單,迫切需要老師對自己可以進行肯定和表彰,這樣自己內心需求就會達到滿足,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學生的上課表現進行中肯的評價,讓學生一直對學習充滿熱情。假如在進行晏子使楚的課程教學中,老師應該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排演一個情景劇,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人物的心理狀態。對于參與情景劇的學生,老師也要進行評價和肯定。之后讓學生進行不同角色的轉變,讓學生產生學習熱情,對于學生在排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老師要進行糾正和指導,這樣既不會讓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又可以幫助學生改良自身不足之處,謀求自身發展的巨大突破。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巧妙的運用自己的語言,在對學生進行評價鼓勵時,使用“你的表現真好”“你是大家學習的榜樣”等這些的語言風格,能夠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肯定。老師應該放棄以往在教學中的權威地位。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積極有效的掌握知識內容。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小學閱讀的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充滿自信,對學習也一直充滿了熱情,主動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老師也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一個整體的把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老師要對教學過程有一個全面的掌控,要在合適的機會中開展提問環節,讓學生能夠主動有效的接受教學知識。
假如在進行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的教學時,在正式進入閱讀時先對學生進行提問。“爬山虎的腳有什么作用”“爬山虎的腳有什么形狀特點”“爬山虎為什么會有腳”學生對于老師的提問很感興趣,對答案充滿渴求欲,對學習也產生了主動性。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環節,對于文章知識也能進行透徹的分析。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是重要且必要的,它不僅能夠提高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率進,而促進實際的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開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也必須緊跟我國教育改革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全體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在一個相對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魅力,從而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羅瀟.探究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實現趣味教學[J].華夏教師,2019(31):61.
[2]李正霞.讓閱讀變得趣味非凡——談小學語文閱讀中的趣味教學[J].學周刊,2019(31):118.
[3]葉琴.創設趣味情境,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J].當代教研論叢,2019(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