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潛花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提高興趣;方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面,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小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在學習能力培養和良好習慣養成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課外閱讀要從小培養,從小抓起,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本人就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
一、利用課文 引發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中,都精選了程度適宜,文質兼美,內涵豐富的課文。每篇課文都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價值觀,有感受自然之美的;有激發熱愛科學的;有讀書報國,志存高遠的;有贊頌偉大母愛的。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去了解名人名家,名作名篇,很好的引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短詩三首》后,我就引導學生搜集冰心奶奶的名言名句、讀一讀她的名作名篇、了解她的生平趣事,特別指導學生去閱讀《繁星》其他161首短詩。一星期后學生不但能熟練吟誦幾十首短詩,把冰心奶奶為中國兒童文學作出的貢獻娓娓道來,還有部分學生找到《再寄小讀者》閱讀起來。
二、營造環境 培養興趣
良好的環境和濃厚的氛圍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前提,教師要積極有意識地創設閱讀的良好環境和濃厚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班級是學生學習閱讀的主陣地、大本營,教師的精心設計很重要。我在教室里建立一個快樂書吧,擺放學生自己的、喜歡的、適應學生能力的書籍;教室班級文化墻懸掛有關讀書方面的宣傳語,讓學生隨時能看到或隨地能讀到;設立“閱讀打榜單”專欄,每周評選,并送上愛讀書的小昵稱“小書迷xxx”“書香小哥XXX”“小書蟲XXX”等等。親子共讀是營造濃厚閱讀氛圍的關鍵。我與家長達成共識,家長明自了閱讀的重要性,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家長也要經常津津有味地讀書看報,用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帶動孩子喜歡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三、推薦好書 激發興趣
有許多老師抱怨說,現在的學生寧可打鬧或玩游戲,也不愿意把時間花在課外閱讀上。這是因為學生還沒有真正被圖書吸引,還沒有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那么就需要教師讓學生多接觸適宜少兒的刊物、圖書,根據學生的喜好給他們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好書。我把推薦好書書目制成精美的“好書推薦卡”“綠書簽”“好書推薦信”作為生日禮物或節日禮物送到學生手中,鼓勵學生把好書帶進教室,帶回家庭,讓好書漂移,讓同學傳閱。通過推薦好書,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又讀到了自己喜歡的圖書,何樂而不為呢?閱讀的興趣也自然被激發了。
四、尊重學生 增添興趣
學生是課外閱讀的主人,教師是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閱讀時有自己的方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去閱讀,對課外閱讀增添更多的興趣。課外閱讀是課內學習的延伸,本應該是一件快事。有的學生喜歡大聲朗讀,有的喜歡低聲吟讀,有的喜歡邊讀邊寫,效果也有差異,教師不要一味追求成效而做出諸多硬性規定或硬性指標,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和課業負擔,做到合理引導,科學發展。只有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自己喜歡的好書,學生才會讀得高興,讀得投入,享受了課外閱讀的樂趣,增添了課外閱讀的興趣。
五、開展活動 保持興趣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難以保持,但小學生好動好奇,好模仿好表演,喜歡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風采,我們可以利用實踐活動、隊課、口語交際課開展閱讀表演活動,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神話故事,因為神話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豐富,適合表演。我在班里進行“我最喜歡表演的神話故事”調查,絕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新課程標準兒童版《西游記》,然后讓學生自由結組,每組要在班里表演《西游記》里的一個情節,比一比哪一組表演的更生動形象。活動未結束,學生就已經把這本書看完了,甚至有三五個學生即將看完第二遍了。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小小閱讀節”“閱讀我最棒”“好書伴我行”等等,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學生就能體驗課外閱讀的快樂,收獲課外閱讀的成功。
進入新時代,是“全民閱讀”時代,也是“文化自信”時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已不可阻擋,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未來的希望,就建立在兒童和青少年知識量和閱讀量上。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處處做學生的有心人和引路人,激發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閱讀和學生終身為伴,讓書香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新時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