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邁入了核心素養的新時代,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正在形成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跳水》一課為例,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的時候,要指向核心素養,聚焦“語文要素”。教學中,要能夠引導真實、有深度的學習,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強調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針對性的反思和批判性思考,并鼓勵學生清晰地呈現自己的觀點,從而調動學生的高階思維,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共同體中,既讓學生協同完成知識建構,又訓練了學生邏輯思維表達。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要素;深度學習;高階思維
一、 前言
隨著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邁入了核心素養的新時代。那么,核心素養如何落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現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跳水》一課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二、 指向核心素養,聚焦語文要素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內在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強調“育人”,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螺旋上升,正在形成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因此,我們應該明確一點,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核心素養,是“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設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的時候,首先要指向核心素養,聚焦“語文要素”。
《跳水》是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思維的火花”;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據此,我們確定了教學重點:“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結合課文內容和人們當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等體會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了解船長用槍逼孩子跳水的原因。”教學難點:“體會船長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沉著果斷處理問題的人格魅力。”為我們的教學確定了明確的方向。
三、 貼近學生實際,引導真實學習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應該是真實、高效的課堂,要能夠引導真實、有深度的學習,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首先,要強調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鼓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其次,真實學習的課堂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針對性的反思和批判性思考,并鼓勵學生清晰地呈現自己的觀點,從而調動學生的高階思維;再者,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共同體中,既讓學生協同完成知識建構,又訓練了學生邏輯思維表達。
(一)鼓勵質疑,啟發思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問題啟發思考,思考產生學習。言語的習得,思維的發展與提升,首先應該是大腦思維活動的激活。
師: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和大家交流嗎?
學生自由發言后,老師引導學生將所提問題進行梳理,從易到難依次是:
(1)《跳水》這篇課文是誰寫的?(2)課文中寫的是誰跳水?(3)這個人為什么跳水?(4)他在什么情況下跳水的?(5)跳水的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
師:同學們就課文的題目提出的這些問題很有價值,接下來,我們就來一步步地探究,看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我們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理一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這件事情是怎樣引起的?其發展、高潮和結局又是怎樣的?
學生自讀思考約4、5分鐘后,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左右的學生舉手了,教學進入下一個環節——分組討論,學生間協同學習。
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從鼓勵學生質疑開始,通過設計了一系列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其次,留有學生足夠的時間。如果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該學習將會流于形式。
(二)分組討論,學生間協同學習
在學生自讀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進行學生間協同學習。
有壓力就有動力。因為教師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參與討論,都要發言,學會傾聽,認真思考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或者疑問,所以,教師發現,那些平時極少發言的學生也趕緊“搶著”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而其他學生也認真傾聽,甚至“指點一二”。隨著學生討論的深入,語言的交流,思維也發生了碰撞,甚至碰出了“火花”,質疑聲不斷。
生甲:為什么課文開頭要寫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站在了甲板上?
生乙:這篇課文寫“跳水”的內容不多,還沒有寫猴子的多,為什么還用“跳水”為題?
生丙:他父親用槍逼著他跳水,要是孩子不跳,父親真的會開槍嗎?……
而教師此時則是作為一名“傾聽者”在組際間“游走”,捕捉到了這些貌似“離題”“脫軌”的“生產性資源”,及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接下來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更深入。
四、 協作交流探究,完成深度建構
課堂教學是一個“交互作用”的過程,而學習是這個過程下的產物。這個“交互作用”的過程促進了學習者同伴之間的協作、個體的自我反思,也正是這個過程使得學習者逐步完成了個體知識(語言)的建構。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探究:1. 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2.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船長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這么做?
(一)師生協作交流,進行深度探究
師: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生甲: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桿。生乙: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還撕得更兇了。生丙: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師:嗯,一群水手拿猴子取樂,被逗弄的猴子開始逗弄孩子,孩子很生氣,猴子攀上桅桿,孩子追上桅桿。
在這件過程中,水手的反應如何?
生: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鉆來鉆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生:……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生: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還撕得更兇了。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
師:大家可以用筆把關鍵的語句畫一下,水手們先是——,接著是——,然后——。生:哈哈大笑——又大笑起來——笑得更歡了
師:正是因為水手的哈哈大笑,猴子才更加——。生:放肆起來。
師:猴子的“放肆”導致了整件事情的發生。而水手們“又大笑起來”,讓那個孩子——生: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
師:也正是因為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生:氣得臉都紅了。
師:從“哭笑不得”和“眼巴巴”這兩個詞語,你體會到了什么?生:被猴子戲弄,又聽到水手們的“大笑”,孩子感到非常尷尬,很沒面子。生:我從“眼巴巴”這個詞語,體會到了孩子此時的無助和無奈。
師:嗯,你體會得很到位!是的,水手們的哄笑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是他,此時此刻,你心里會在想什么呢?生:我一定要抓住猴子,拿到我的帽子。生:我要立刻抓住猴子,拿回帽子,無論如何!立刻!
師:嗯,憤怒使得孩子已經失去了理智,你體會得真深刻!……
(二)調動高階思維,完成深度建構
如果師生的交流探究在這個層面就結束的話,難免有“淺嘗輒止”之嫌。此時,就需要教師在師生協作探究交流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高階思維,追問核心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最后整合、歸納問題的解決思路以及方法策略,從而完成對問題和知識的深度建構,以實現“思維發展與提升”。
師: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船長是怎樣做的呢?(用文中的話來回答。)生:正在這時候……船長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
師:誰能告訴老師,父親為什么非得用槍威逼他跳水?生:如果不用槍,孩子可能不會聽他的話,用槍一逼,他不得不聽話。生:孩子的頭腦已經一片空白了,往下看,已經害怕,發抖。隨時會摔下來。生:他爸爸急中生智,拿槍瞄準兒子,逼他調到海里。
師:好一個急中生智,那么船長為什么會急中生智呢?生:因為他想救自己的孩子。
師:想救就一定能想出辦法來嗎?水手們想不想救孩子?他們有想出好辦法來嗎?生:……
師:同學們想一想,孩子走上了這么危險的境地,主要是因為他不冷靜。他父親能想出這個辦法來,當然是因為他——生:冷靜。
師:對了。還有,他既然能當船長,那么他的航海經驗、生活經驗就一定很——生:豐富。
師:如同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他臨危不亂,立刻想出了辦法。——船長是根據什么情況想出“跳水”這個辦法的呢?大家可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生:……
師:如果海面上波濤洶涌呢?生:對了,海上風平浪靜。生:水手們都在甲板上。生:(搶著說)孩子一跳到水里,水手們就能馬上把他救起來。
師:上節課,同學們小組討論的時候,我就聽到有同學質疑:為什么開頭要寫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站在了甲板上?現在懂了嗎?生:懂了。
師:看來,咱們這些“船長”真的很沉著、機智。——那孩子會跳嗎?生:兒子站在最高的橫木上,他爸爸用槍威逼他,他要是不跳的話,聽他爸爸的口氣,可能真的會開槍欸!
師:——看來還是跳吧!(笑)生:嗯,不跳的話,要么被槍打死,要么摔到甲板上沒命。
師:對,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不會不跳?——他又是常年生活在船上。生:他不會不跳。您又說他經常生活在船上,一定會游泳,他一定會跳下去。
師:對。這說明船長命令他跳水是有把握的,不會發生不跳的情況。所以你問的“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真的開槍?”還用討論嗎?生:不用討論了。……
在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的交流中,通過問題解答、追問、反詰進行分析、綜合、評價,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亢奮狀態,在討論交流中,在思維的碰撞中使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五、 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要求我們的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聚焦語文要素。在教學中應努力引導學生緊扣語文要素進行真實、有深度的學習,在學生真實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學生間協作學習探究,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審時度勢,調動學生的高階思維,在真實、有趣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黃詩盈.深度學習的開始:基于協同學習的真實學習課堂[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2).
作者簡介:
葉福旋,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