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是一項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立足體育學科特點,在組織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應用探究式學習模式,將探究體育的權力還給學生,使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獲取知識,形成技能,提升體育學習質量。本文中,本人將以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內涵為切入點,立足探究式學習過程,詳細分析如何實現(xiàn)小學體育探究式學習。
關鍵詞:小學體育;探究式學習;實施策略
眾所周知,學生是體育教學的參與主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僅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將學生看作是被動參與者,機械地灌輸知識,演練技能,致使教學效果不佳。針對該問題,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實施探究式學習的教學要求。如此教學要求的提出,為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施指出了方向。要想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有效地應用此學習模式,首先要弄清楚探究式學習的內涵以及探究式學習的實施過程,從而結合體育學科教學需求,采取有效策略實踐此模式。
一、 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內涵
所謂的探究式學習模式是指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圍繞教學所需,將探究的權力還給學生,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借此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和體育技能,提升體育學習效果的教學策略。從此內涵中可以看出,探究式學習具有如下為特點:
(一)以學生為主體
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互動的過程。在小學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想真正地實現(xiàn)師生互動,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探究式學習模式是生本教育理念下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對此,在組織體育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處理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學會放權,將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權力還給學生。其次,教師要圍繞學生的主體性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通過體驗多樣的活動,獲取問題答案,明白這些答案是從哪里來的,以及這些答案可以應用到何處。
(二)以問題為中心
探究是以問題為起點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是實現(xiàn)探究式學習的開始。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盡管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出問題的,但是,這些問題或者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復雜,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同時,教師設計問題不加分辨教學內容,機械地提出問題,導致問題流于形式,使學生在大量問題的影響下,失去探究興趣。因此,在組織小學體育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想真正地應用探究式學習模式,要圍繞重點或要點,設計探究性問題。
(三)以情境為載體
在小學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尤為重要的,不僅可以營造出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還可以輔助課堂教學的實施,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體驗探究,提升教學質量。尤其,小學生在成長、學習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著明顯的個性差異。面對學生差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驅動因材施教的實施。所以,小學體育探究式學習的實施要以情境為載體,由教師圍繞教學所需和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創(chuàng)設多樣的教學情境。
二、 探究式學習操作過程
根據(jù)探究式學習的內涵和特點,我認為,在組織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踐行如下操作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探究式學習模式得以有效實施的保障。根據(jù)上文對探究式學習模式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出,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組織小學體育教學之初,教師要利用多樣的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是多種多樣的,如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等。到底創(chuàng)設何種教學情境,是以教學內容為依據(jù)的。所以,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我一般先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要點,創(chuàng)設情境。
以“蹲踞式跳遠”為例,在實施教學之前,通過分析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我發(fā)現(xiàn),騰空踏步是學生難以掌握的一個知識點。對此,在組織課堂教學之初,我先利用實物展示的方式,為學生直接展現(xiàn)了一個踏跳板,引導學生先自主實踐。在學生體驗情境的過程中,我順勢提出如此問題:有沒有踏跳板,進行跳躍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產生如此不同呢?這些問題是學生未知的,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之后,我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在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中,課堂教學順利地實施了,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展現(xiàn)現(xiàn)象,引發(fā)探究
體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講授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都是對體育現(xiàn)象的高度概括。當前部分教師在組織小學體育教學的時候,將實踐操練作為教學重點,機械地引導學生模仿,實踐動作。導致學生在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無法準確地演練動作,出現(xiàn)諸多的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因此,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想使學生準確地掌握動作技能,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理論層面上認知技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我在組織體育探究式學習教學的時候,往往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直觀地展現(xiàn)體育現(xiàn)象,驅動學生觀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探尋動作要點,打好實踐操作基礎。
以“仰臥起坐”為例,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我把握時機,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直觀地演示了仰臥起坐視頻。如此播放視頻,不僅使將新知內容展現(xiàn)出來了,還便于學生自主探究。為了使學生明確此次探究的方向,我根據(jù)視頻內容提出問題:“觀看視頻,在做仰臥起坐之初,我們的身體要保持怎樣的狀態(tài)?雙腿要如何擺放?雙手放在那里?在做仰臥起坐的過程中,使用哪一身體部位發(fā)力?在發(fā)力的同時,上身要怎樣?接著要怎樣?”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自主地對視頻內容進行分析,可以透過直觀現(xiàn)象從整體上建構仰臥起坐認知,為接下來進行合作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堂討論,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探究式學習模式在體驗教學中進行應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受到體育認知和理解能力的限制,部分學生在觀察體育現(xiàn)象的時候,盡管可以獲取一定的認知,但是認知結果存在差異。甚至針對某一個動作技能,學生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對此,為了使學生探究到有有價值的體育技能,在組織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立足學生的自主觀察情況,創(chuàng)設合作討論活動,驅動學生交流經(jīng)驗,通過碰撞思維,建構對所學的深刻理解,準確掌握動作技能。合作學習的實施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主的。為了保證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有效應用,我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按照學生的個性差異,先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層級,接著將不同層級的學生放到一個小組中,保證各個小組的學生存在差異,從而互幫互助。
比如,進行“仰臥起坐”教學的時候,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會發(fā)現(xiàn)仰臥起坐動作要點。接著,我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走進小組,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我走進小組,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撥。比如,有一個小組成員在討論過程中,提出了新的問題:“我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做仰臥起坐,但是每次做幾個之后,她的呼吸會變得急催,慢慢地感到疲勞,直接放棄。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做的過程中,調節(jié)呼吸呢?”這個問題的提出,是我和其他學生沒有想到的。在其他學生不得其解的時候,我結合自身的訓練經(jīng)驗,教給學生調節(jié)呼吸的方法:“向前蜷縮時吸氣,回落時呼氣?!蓖瑫r,我也將這個問題作為之后教學的重點,在集體中進行解決,幫助所有學生豐富知識儲備,掌握仰臥起坐技能。
(四)學生展示,有效演練
經(jīng)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可以初步地建立仰臥起坐動作技能感知,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立足學生的探究情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示技能,暴露問題,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因為我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劃分的小組較少,所以,在學生合作探究之后,我鼓勵各個小組展示本組探究到的內容,邊演示動作,邊解說技巧。其他小組成員觀看,發(fā)現(xiàn)問題。
以“前滾翻”為例,在學生合作交流之后,我鼓勵各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動作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有一個學生暴露出了如此問題:在騰空起來的時候,先伸手,但是手部用力,狀態(tài)較僵硬。針對這個學生暴露的問題,我將如此做法的錯誤點展現(xiàn)出來,同時指導學生放松手部,使手部保持松軟狀態(tài)。如此展示,不僅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還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準確地獲取了動作技能,便于提升操練水平。
在每個小組代表演練動作之后,所存在的問題也基本解決了,此時學生建構了對前滾翻動作技能的準確認知。接下來需要學生進行練習了。小學生的耐心本就不足,在練習的時候,如果教師機械地引導學生一次次地翻滾身體,將導致學生失去興趣,放棄演練,最終指示探究式學習效果不佳。針對該情況,我設計了競賽活動。先給每個小組成員10分鐘的練習時間,鼓勵他們互相指導,彌補各自的不足。接著,引導學生比賽。此次比賽,以前滾翻的七個階段為依據(jù)評分。滿分7分,當出現(xiàn)一處錯誤的時候,扣除一分。最后,總結小組全體學生的得分情況,評出獲勝的一組,給予獎勵。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fā)展,如此競賽活動的實施,很容易激發(fā)他們的競爭心理,自主地投身到訓練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動作技能,提升鍛煉水平。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在組織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立足該學科的教學特點,根據(jù)課程標準中的要求,靈活地應用探究式學習模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展現(xiàn)運動場景,引導學生探究動作技能;小組合作討論,驅動學生掌握動作要點;競賽演練,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動作技能,借此使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探究,提升運動技能水平,促進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志軍,鄔小江.以課改引領教學發(fā)展,以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質量——淺析課改下小學體育的實踐與思考[J].體育師友,2018,41(6):26-27.
[2]許峰.淺談小組合作訓練教學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112.
[3]陳旺霞.開展陽光體育,打造高效課堂——小學體育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8(31):140-141.
[4]陳忠.對影響小學體育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效運用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8(9):39-40.
作者簡介:
莊藝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前亭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