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美術教育除了要教學生們一些課本上的繪畫技巧,認識一些課本上的著名畫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情趣。但是現階段很多初中美術教師都不夠重視這一學科,對美術教育越來越消極,完全無法發揮初中美術教育應有的作用。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文章針對“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一話題進行分析討論,希望對初中美術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育;審美能力;培養
初中美術教育除了教科書上的美術作品鑒賞和一些簡單的繪畫技巧的傳授之外,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作用。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美術作品鑒賞的作用,以一些經典的美術畫作為例,在帶領學生們欣賞美術畫作的同時,滲透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進綜合素質的培養。由于現階段的初中美術教育不作為考試科目,很多初中美術教師都不夠重視初中美術教育的作用,因此現階段的初中美術教育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 初中美術教育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指示,現階段的教育不能只是單純教會學生教科書上的知識,而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進行美術教育的同時,也要從多角度出發,讓學生在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的同時,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美術這一學科也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為美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美術不但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與初中語文和歷史的學習有很大關聯性。美術中的優秀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不僅有利于初中生的語文和歷史學科的學習,美術作品的教育意義也對初中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著塑造作用。除此之外還有這一學科原本的教育意義,美術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明確目標,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培養初中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一)從大自然中感受自然之美
初中美術教育除了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教科書中的經典畫作,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是不加修飾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欣賞到的,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過程就是感受美的過程。初中生由于普遍年紀小,審美情趣還有待提升,審美能力也不夠強,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過程中就可以給學生一些意見,怎樣才能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師在帶領學生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感受到最原始最純粹的美帶給學生的靈感,有助于提高他們寫生能力,還可以帶給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教育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學生對環保的印象。
例如在進行《第一課 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初中美術教師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在保障好學生的安全的基礎之上,才能帶領學生們進行一些戶外寫生,帶領學生游覽山河感受大自然最原始的美,讓學生在山水花草之間寫生,不僅可以幫學生放松身心,緩解學生平時學習的壓力,還可以幫助他們在理解自然之美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美術,提高審美情趣,對審美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二)引導學生感受社會之美
美術的教育范圍其實非常廣泛,除了自然之美還有社會之美。社會之美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有人工雕琢出的美,傾注著作者的感情也體現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如何教初中生欣賞這些體現著社會之美的藝術作品也是培養初中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想要幫助學生感受社會之美,初中美術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美術素養的提高,注重平時生活中關于社會之美的點滴積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設計教學方案,可以帶他們欣賞美術作品并進行分析講解,可以觀看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有益的電影作品,還可以結合自身經驗設計其他的教學方案。初中美術教師如果可以很好地帶領學生感受社會之美,那么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行為舉止、思想品質甚至綜合素質都有很大教育意義,可以使學生受益終生。
其實很多藝術作品都來源于生活,無不體現著生活的藝術,對學生的社會之美的教學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其實只要教師仔細觀察,并將這些藝術作品帶入學生的視線之內,他們就一定會從中感悟到社會之美,自然而然的提高審美能力。因此,初中美術教師一定要重視初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學習,在提高審美能力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綜合素質的培養。
例如,教師在進行《第六課 藍白之美》這一課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前布置作業,找出生活中那些藍白的設計,總結出藍白搭配給人的感覺。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總結出藍白常用的設計,并指導學生設計一些藍白顏色搭配的方式用于需要的地方,在感受到藍白之美的同時,感受到社會之美。
(三)帶領學生從美術的學習中感受藝術之美
想要提升初中美術的教學質量,除了要提高老師對初中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之外,初中生們作為初中美術教育的對象,也一定要提高對初中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初中美術教育應有的教學作用。這就需要初中生們積極參與美術作品的欣賞,積極思考美術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很多美術作品其實都是藝術家們對自己生活的看法和自己對某件事物態度的表達,結合了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通過自己的美術作品進行表達。這就需要初中生們從不同角度進行賞析,對作者的思想、生活背景、時代背景等相關信息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一幅美術作品的深層含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而不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積極表達,不僅能很好地培養審美能力,還能鍛煉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有了教師的引導和時代背景的了解,還可以有效規避審美誤區,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有著重要意義。
(四)通過名著閱讀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美術教學方面也是如此。書中有很多有關美術作品的作家的介紹,以及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的介紹,學生通過讀書可以了解到不同時代的不同背景以及不同知名畫家,學生對畫家的經歷和時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學生在進行美術作品欣賞的時候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進行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以采用讀書的方法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閱讀名著,在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的同時,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從而使得自身的審美能力能夠得到不斷提升。
例如,在學習《第一課 抒情與寫意——中國花鳥畫》這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比較簡單易懂,適合初中生閱讀的名著。并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重點講解一下我國花鳥畫的歷史演變和不同流派的各自特點,通過對比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師在講解這節課的過程中,主要讓學生了解花鳥畫的歷史演變,按照中國美術史發展的脈絡,注重學習它的形成,風格的演變,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畫帶給花鳥畫的生機以及文人畫注重情感,重墨輕色和人格化的表現特點。同時,由于近現代花鳥畫與古代花鳥畫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師在具體講解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近現代的花鳥畫與古代花鳥畫的對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近現代花鳥畫是在理解花鳥畫的傳統繼承的基礎上具有極大的創新性和創造性,注重集聚強烈的自我意識,體現了近代花鳥畫名家在近現代所做出的偉大貢獻。我國古代的花鳥畫技法多樣,從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例如唐代的《五牛圖》就屬于工筆花鳥畫,而清代的《鴨》則屬于寫意花鳥畫兩種同是花鳥畫,由于技法的不同所表達的情感和寓意也都各不相同。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品讀有關這些畫的賞析名作讓學生通過文字了解畫,同時,學生通過欣賞畫來品讀文字,這樣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兩者相輔相成,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五)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也一定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會主動地參加到學習過程中來,從而又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創設不同的情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情境中去,并根據教師的引導在合理的情境下進行學習。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六)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拓展到教學領域,并且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程度也越來越高,現代化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教學的各個學科的各個階段都有了一定的應用。事實證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教育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過程,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動態連續立體的全面的藝術,從而讓學生更清晰地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給學生構造一個廣闊的發散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這個現代化的空間中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和進行。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教育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和初中生們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態度也比較消極,而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教師和初中生們提高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學校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利用初中生美術教育提高初中生的審美能力,除了教師帶領學生親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深入觀察生活感受社會之美以及從藝術作品欣賞中感受藝術之美之外,還有很多方法有待發現,這就需要初中美術教育者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最終達成利用初中美術教學培養初中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婷.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實踐研究[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55-156.
[2]鞏淑紅.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中國教師,2018(S2):66.
[3]姚麗紅.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203.
[4]伍岳.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9):115.
[5]宋海波.初中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7:724-728.
作者簡介:
范麗華,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華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