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 要: 本研究,分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提供發展策略和建議,以期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滿足現代化社會人才培養需求,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全面發展。
關鍵詞: 工學結合? ? 校企合作? ? 人才培養模式? ?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伴隨時代不斷進步,我國社會市場經濟、文化迅猛發展。高職院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園地,應當重視,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培養具備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學生。“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增強效果。當下社會非常關注教育工作質量,職業教育積極向先進國家和地區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希望結合自身社會發展需求,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質量提高目標。構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重視整合學校和企業的綜合資源,希望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參與企業實際工作,滿足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高效率學習需要。然而,學生實際參與企業實習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存在矛盾性,尋找科學方式解決矛盾并深入開展合作,可以更好地實現合作目標,為我國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概念。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屬于全新的教學和實踐合作模式,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為企業培養具備專業素質和技能的人才。工學結合的方式將教師課堂中講解的思想政治理論與自身實習工作內容相機融合,滿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目標,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通過實習學生可以在實際工作中了解雇主需求,通過努力獲得經濟報酬,并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與實習內容結合起來,實現再次學習目標。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關注到社會就業導向需求,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重點,希望可以更好實現職業素質教育,并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學質量和效率。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崗位競爭實力,實現院校和企業的資源整合目標。
(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特征。
采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四項明顯特征,了解并掌握這四項特征,有助于更好地開展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主體性特征,關注到學生群體為教育引導的主體,希望更多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性,將學生安置到企業實習崗位當中,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水平,實習體驗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有效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第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職業性特征。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實力,促進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實現自我優化和完善目標。第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實踐性特征。通過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際訓練的機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身工作職能和技術細節,達成對學生實習工作的評價和考核,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第四,“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呈現出靈活性特征,從專業設置角度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校企合作模式符合現代化人才培養要求,能夠展現出專業人才培養的靈活性和社會適應性要求,進而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促進社會市場經濟發展。
(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優勢。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根據企業需求培養專業人才,也就是根據我國社會市場經濟整體環境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參與工作實踐,提高專業素質和能力,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式更符合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更符合企業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
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問題
觀察當下我國高職院校實施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細致地分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能夠更好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取得良好辦學和治學效果。
(一)學生面臨新學習與工作環境心理不適應。
高職院校的學生因為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影響其參與社會實踐工作的效果。對工作環境、崗位,以及自身工作定位的熟悉程度,易導致其出現心理焦慮等問題。心理適應力不足,導致學生出現新的問題,不能夠自信地投入工作當中。采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培養人才,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有效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可以提高學生適應能力,讓學生在科學培養模式下不斷完善自身。
(二)學校與企業缺乏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銜接。
革新后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將以往的院校教師教育引導轉變為院校教師與企業負責人共同教育引導模式,這就需要高校與企業實現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但目前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教育銜接工作存在缺失問題,影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自然轉交給企業,企業更重視經營發展而忽視人才培養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導致學生實際參與工作過程中遇到問題不能解決,出現負面情緒。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變化。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發生改變,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夠緊密,交流不夠細致,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和質量。高職院校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與企業合作后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視提高學生工作實踐能力,主要是為了培養適合參與企業工作的人才,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概率和水平。
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迎來機遇
采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融入企業工作當中,促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企業對于工作人員的需求,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這也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全新機遇,可以為企業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和實踐的綜合平臺。
運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了以往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學生能夠在校學習期間直接參與企業實踐工作。校企合作的模式讓實踐教學工作更高效,學生可以在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中了解并掌握生產與經營的理念,培養思辨能力,培養學生的社交和創新意識。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讓學生保持自我個性的同時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強化專業技能。
(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學水平及專業素養。
以往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單一,課堂重視理論教學,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和考核方式比較局限。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革新了以往的教學理念,不斷優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及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具體開展教育引導工作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科學安排課時、教學內容等細節,對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進一步實現完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目標。
(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以往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重視理論教學內容,包含理解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知識內涵,學生對于書面知識的理解不夠形象,還沒有結束學習任務就會將其遺忘。采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關注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希望學生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培養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在企業中實踐,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水平。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感受企業的文化,是良好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機會。
四、“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
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存在教育和培養人才方面的區別性,普通高校主要為社會培養精英人才,高等職業院校更重視為社會培養具備技術和技能的專業型人才。應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夠繼續沿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新形勢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全新要求。為滿足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深入實現教學內容的革新,還需要從發展角度思考問題,創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視創新教學理念、方法、思維,展現出高等職業院校教育、引導的特征。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樹立思想政治全新理念。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了以往高職院校教育的理念,革新后的教育理念不僅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還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希望引導學生對未來工作進行梳理和規劃。革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重視實踐教學和引導工作內容,企業為學生提供工作平臺,營造社會工作環境,從學生成長與發展的角度出發,優化和完善學生思想、知識、技能等綜合素質。革新理念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未來步入社會打好基礎,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
(二)強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重視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是因為學生投入實習工作中后,教師的管理職能相對減弱,學生分散不易觀察和引導。重視師資力量的提升,可以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目標,讓教師深入學生工作崗位中,進一步了解實踐教學需求,革新以往教學方案。教師應當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定期參加培訓和考核,以創新的視野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教學和引導工作。
(三)完善相關制度創建考評體系強化校園文明建設。
為滿足“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運作目標,應當制定相對完善并與之配合的制度,創建符合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考評體系,強化校園的文明建設,取得更好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效果。制定并完善相關制度內容,確保人才培養工作得到有效監督與管理。采取考評模式讓人才培養工作更優質,評價主體內容豐富、細致,有助于實踐工作的開展。重視校園文明建設,更是為了實現良好的校企合作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四)“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優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方法。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將高職院校本身優質的理論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思維與企業優秀的文化結合起來,實現優化教學和人才培養的綜合目標。以往的高職院校教學方式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思維,企業則更重視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職業素養,將全面性、綜合的知識與理念融合在一起,培養具備高素質的高職院校和崗位人才。優化和完善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內容,更加有助于實現學生個人價值。
結語
綜合上述研究內容,進行切實的分析、探討和總結,能夠了解到:各高職院校開展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職人員和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專業技能,滿足新時期教育改革目標,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增強效果,為我國社會培養全面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當下,我國社會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正積極實施給予高等職業院校全新的理念,改革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及院校和企業的管理模式,可以滿足新形勢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全新需求。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在新時期面臨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與院校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存在密切關聯。高等職業院校應用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正面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深入分析和梳理才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尋找到科學路徑,實現提高教育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韓莉紅.“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鄭州:鄭州大學,2013.
[2]楊瑞雪.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3]單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學生管理制度變革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4]丘潔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廈門:華僑大學,2014.
[5]劉允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6]陳穎.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職業道德教育探析[D].重慶:西南財經大學,2010.
[7]羅媛.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財經大學,2011.
[8]蘇錦霞.“校企一體化”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體系創新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